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26 Word版含答案.doc
呆到深处自然萌|
2023-03-14|
1480次下载|
3页|
383.092KB|
5分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26 Word版含答案.doc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
(建议用时:25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解析】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
【答案】 C
2.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解析】 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中国”两字的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 B
3.19世纪末,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清政府卖官鬻爵
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D.债务剧增
【解析】 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排除;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所带来的后果;排除。
【答案】 A
4.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原因”,C项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
【答案】 C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B
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权利。”
材料三 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
材料四 “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指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1)从材料一来看,清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光绪二十一年”以及“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等信息作答。第(2)问,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第(3)问,注意对整个材料进行归纳,既要看到这种措施的进步性,也要看到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本质目的。
【答案】 (1)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
(3)现象: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加重了对工商业赋税征收,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本质:清政府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
(建议用时:25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解析】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
【答案】 C
2.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解析】 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中国”两字的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 B
3.19世纪末,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清政府卖官鬻爵
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D.债务剧增
【解析】 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排除;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所带来的后果;排除。
【答案】 A
4.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原因”,C项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
【答案】 C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B
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权利。”
材料三 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
材料四 “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指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1)从材料一来看,清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光绪二十一年”以及“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等信息作答。第(2)问,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第(3)问,注意对整个材料进行归纳,既要看到这种措施的进步性,也要看到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本质目的。
【答案】 (1)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
(3)现象: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加重了对工商业赋税征收,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本质:清政府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