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Word版含解析.doc
清新雅致|
2023-03-25|
162次下载|
6页|
33.225KB|
5分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INCLUDEPICTURE"课堂演练.TIF"
1.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
A.“因信称义”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
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
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
D.“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时,宗教改革才刚刚开始,“因信称义”不会被基督徒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这时还没有开始,故B项错误;路德的思想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表达了欧洲民众的愿望,故C项正确;“先定论”是加尔文的主张和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2.“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对此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此话体现了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观点符合世俗封建主的根本利益
C.亨利八世借此侵夺资产阶级财产
D.否定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观努力
解析:题干中“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说明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符合这一观点,故A项正确;题干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故B项错误;题干中观点不能体现出亨利八世借此侵夺资产阶级财产,故C项错误;题干观点是肯定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观努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3.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做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解析:《至尊法案》的规定承认英国国王亨利而否定罗马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建立本民族的教会属于摆脱罗马教皇控制的措施,故A项错误;《至尊法案》的规定强化了英国国王世俗统治的权力,故B项正确;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宗教教权之争,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4.宗教改革中,各国纷纷建立新教,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下列属于新教的有( )
①天主教 ②路德派 ③加尔文派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②③④都是在宗教改革下为摆脱天主教的控制而成立的教派。
答案:B
5.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势力范围的界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斯堡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当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也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但亨利八世却是天主教会的坚决支持者,由于他在反对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中的功劳,教皇克雷芒七世授予他“信念捍卫者”的称号。但当教皇拒绝了亨利八世要求宣布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时,亨利八世公然反抗教皇,与安妮·博林结合,并被革除教籍。他立即着手清除国内的反对力量,包括解散修道院,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格兰国王是英国圣公会的首脑,从而正式把教会与国家合为一体。
——程维《宪政与宗教》
材料二
时间事件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议会通过《至尊法案》1571年伊丽莎白女王指使英格兰教会通过《39条教规》,标志着宗教改革的结束,英国终于建立了独立的安立甘教会1633年查理一世起用威廉·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大肆迫害清教徒1640年以清教徒运动面目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议会通过《宽容法》,赋予不从国教者以信仰自由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与天主教交往者、信奉天主教、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一律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亨利八世对罗马天主教会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历史上宗教与王权两者关系的演变。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宗教在英国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变化:从支持罗马教会,反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与罗马教会决裂,建立国教会。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影响;加强王权的需要;国王的婚姻受到教皇的干预。
(2)演变:从通过宗教改革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到以清教徒为重要力量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作用:英国政治发展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7.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促使人文主义不断深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
——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
缕曙光——《神曲》的交杂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2)据材料二、三,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可知《神曲》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实质上强调了人性,宣扬人文主义;结合所学,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第(2)问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从当时经济及阶级状况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可见宗教改革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全面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答案:(1)《神曲》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实质上强调了人性,宣扬人文主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宗教改革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先定论,全面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INCLUDEPICTURE"课堂演练.TIF"
1.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
A.“因信称义”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
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
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
D.“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时,宗教改革才刚刚开始,“因信称义”不会被基督徒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这时还没有开始,故B项错误;路德的思想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表达了欧洲民众的愿望,故C项正确;“先定论”是加尔文的主张和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2.“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对此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此话体现了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观点符合世俗封建主的根本利益
C.亨利八世借此侵夺资产阶级财产
D.否定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观努力
解析:题干中“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说明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符合这一观点,故A项正确;题干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故B项错误;题干中观点不能体现出亨利八世借此侵夺资产阶级财产,故C项错误;题干观点是肯定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观努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3.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做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解析:《至尊法案》的规定承认英国国王亨利而否定罗马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建立本民族的教会属于摆脱罗马教皇控制的措施,故A项错误;《至尊法案》的规定强化了英国国王世俗统治的权力,故B项正确;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宗教教权之争,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4.宗教改革中,各国纷纷建立新教,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下列属于新教的有( )
①天主教 ②路德派 ③加尔文派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②③④都是在宗教改革下为摆脱天主教的控制而成立的教派。
答案:B
5.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势力范围的界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斯堡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当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也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但亨利八世却是天主教会的坚决支持者,由于他在反对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中的功劳,教皇克雷芒七世授予他“信念捍卫者”的称号。但当教皇拒绝了亨利八世要求宣布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时,亨利八世公然反抗教皇,与安妮·博林结合,并被革除教籍。他立即着手清除国内的反对力量,包括解散修道院,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格兰国王是英国圣公会的首脑,从而正式把教会与国家合为一体。
——程维《宪政与宗教》
材料二
时间事件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议会通过《至尊法案》1571年伊丽莎白女王指使英格兰教会通过《39条教规》,标志着宗教改革的结束,英国终于建立了独立的安立甘教会1633年查理一世起用威廉·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大肆迫害清教徒1640年以清教徒运动面目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议会通过《宽容法》,赋予不从国教者以信仰自由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与天主教交往者、信奉天主教、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一律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亨利八世对罗马天主教会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历史上宗教与王权两者关系的演变。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宗教在英国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变化:从支持罗马教会,反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与罗马教会决裂,建立国教会。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影响;加强王权的需要;国王的婚姻受到教皇的干预。
(2)演变:从通过宗教改革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到以清教徒为重要力量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作用:英国政治发展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7.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促使人文主义不断深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
——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
缕曙光——《神曲》的交杂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2)据材料二、三,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可知《神曲》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实质上强调了人性,宣扬人文主义;结合所学,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第(2)问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从当时经济及阶级状况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可见宗教改革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全面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答案:(1)《神曲》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实质上强调了人性,宣扬人文主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宗教改革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先定论,全面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