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1.2.1哲学的基本问题(新人教版).ppt
抹茶味儿的菇凉|
2023-03-16|
121次下载|
25页|
998.079KB|
5分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1.2.1哲学的基本问题(新人教版).ppt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你有听过“灵魂出窍”吗?
大部分灵魂出窍体验发生在实际或可能的濒死之时。常有病人报告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自己从手术台上升起,并可看到整个手术室。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通道中,通道前方有明亮的光线。到达亮光所在之处后,报告者常会见到自己已死的亲戚和朋友,然后返回自己的身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谁决定谁?)
(2)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1.是什么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能够反映
不能反映
存在就是被感知
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散步,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便问:“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前我没有感知它的存在,还有别的人感知它的存在。即使人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还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精神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董仲舒
“生则合而为用,死则形留而神逝也”。
——曹思文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心外无物”
——王守仁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理在气先”
——朱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是什么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能够反映
不能反映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子
怪洞之谜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带着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瘫痪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经过多次试验,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猫、狗、老鼠等小动物带进洞都会死亡,而牛、马等大动物以及人进去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个山洞一定有“鬼”,这只鬼专吃小动物—“鬼洞”越传越悬……。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鬼怪山洞之谜:
山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其比空气比重大,洞内又不进风,故而都沉积在地面附近,因此,靠近地面较近的小动物吸不到氧就死亡,而人或大动物由于头部较高可以吸到氧气,因而无恙。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休谟·大卫(Hume,David 1711~1776)
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感知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古希腊皮浪的“怀疑论”
“我既不能从感觉也不能从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它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
“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
他主张“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
这种怀疑论的最高信条和最终目的就是“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
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回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是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学生:
教师:
学校:
农民:
工人: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探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就必须回答这一问题。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傻 儿 子
于是 ,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
科学家揭开“似曾相识”、灵魂出窍之谜
都是大脑出错后玩的“鬼把戏”。科学家对“似曾相识”等几种大脑错觉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教授利根川进专门研究了大脑海马回上一些特定的神经末梢。当实验鼠被切除了这部分的神经末梢时,它们置身于一间从未到过的房间时的反应,与置身于一间只与平常常见的房间略微不同的房间的反应是一样的,即这些实验鼠无法区分类似场景。 海马回位于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其实,记忆是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唤起某种记忆相当于找到特定脑细胞群并激活它。海马回可帮我们根据现在的经历,在记忆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回忆。找到后,就将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或认成这个典型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时海马回也会因疏忽出现错误:它们将现在的观感归入到曾经发生的感觉中,即使这种“记忆”是从未发生过的,于是就产生了前世记忆般的“似曾相识”。
美国新泽西医药和牙科大学的神经学家阿修勒完成了一个DIY式(自己动手完成)的“灵魂出窍”实验。他首先将两面镜子面对面地放在一起,这样镜中的同一影像就可无穷地映照下去,然后让一个人站在两面镜子当中,稍微将头倾斜,使得他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的眼睛。这个时候,用手敲打他的下巴,你会觉得镜中是另一个陌生人的下巴被敲打了。阿修勒解释说,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大脑认不出镜中的人脸是自己的。 研究表明,大脑正确地接收感官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在听力、视力、嗅觉、触觉、味觉和平衡的官能当中,如果一种感官向大脑“汇报”的感觉与另一种感官“汇报”的不一样,大脑就会无所适从,就有可能造成类似“灵魂出窍”的感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你有听过“灵魂出窍”吗?
大部分灵魂出窍体验发生在实际或可能的濒死之时。常有病人报告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自己从手术台上升起,并可看到整个手术室。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通道中,通道前方有明亮的光线。到达亮光所在之处后,报告者常会见到自己已死的亲戚和朋友,然后返回自己的身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谁决定谁?)
(2)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1.是什么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能够反映
不能反映
存在就是被感知
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散步,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便问:“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前我没有感知它的存在,还有别的人感知它的存在。即使人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还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精神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董仲舒
“生则合而为用,死则形留而神逝也”。
——曹思文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心外无物”
——王守仁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理在气先”
——朱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是什么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能够反映
不能反映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子
怪洞之谜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带着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瘫痪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经过多次试验,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猫、狗、老鼠等小动物带进洞都会死亡,而牛、马等大动物以及人进去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个山洞一定有“鬼”,这只鬼专吃小动物—“鬼洞”越传越悬……。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鬼怪山洞之谜:
山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其比空气比重大,洞内又不进风,故而都沉积在地面附近,因此,靠近地面较近的小动物吸不到氧就死亡,而人或大动物由于头部较高可以吸到氧气,因而无恙。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休谟·大卫(Hume,David 1711~1776)
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感知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古希腊皮浪的“怀疑论”
“我既不能从感觉也不能从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它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
“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
他主张“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
这种怀疑论的最高信条和最终目的就是“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
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回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是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学生:
教师:
学校:
农民:
工人: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探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就必须回答这一问题。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傻 儿 子
于是 ,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
科学家揭开“似曾相识”、灵魂出窍之谜
都是大脑出错后玩的“鬼把戏”。科学家对“似曾相识”等几种大脑错觉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教授利根川进专门研究了大脑海马回上一些特定的神经末梢。当实验鼠被切除了这部分的神经末梢时,它们置身于一间从未到过的房间时的反应,与置身于一间只与平常常见的房间略微不同的房间的反应是一样的,即这些实验鼠无法区分类似场景。 海马回位于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其实,记忆是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唤起某种记忆相当于找到特定脑细胞群并激活它。海马回可帮我们根据现在的经历,在记忆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回忆。找到后,就将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或认成这个典型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时海马回也会因疏忽出现错误:它们将现在的观感归入到曾经发生的感觉中,即使这种“记忆”是从未发生过的,于是就产生了前世记忆般的“似曾相识”。
美国新泽西医药和牙科大学的神经学家阿修勒完成了一个DIY式(自己动手完成)的“灵魂出窍”实验。他首先将两面镜子面对面地放在一起,这样镜中的同一影像就可无穷地映照下去,然后让一个人站在两面镜子当中,稍微将头倾斜,使得他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的眼睛。这个时候,用手敲打他的下巴,你会觉得镜中是另一个陌生人的下巴被敲打了。阿修勒解释说,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大脑认不出镜中的人脸是自己的。 研究表明,大脑正确地接收感官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在听力、视力、嗅觉、触觉、味觉和平衡的官能当中,如果一种感官向大脑“汇报”的感觉与另一种感官“汇报”的不一样,大脑就会无所适从,就有可能造成类似“灵魂出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