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测试#第21单元#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doc学生-2.doc
浮生若梦|
2023-04-03|
243次下载|
4页|
72.273KB|
5分
单元测试#第21单元#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doc学生-2.doc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现代顺风耳—电话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电话的结构工作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课前导学
1、电话的结构: 年 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 和 组成;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
3、信号可分为 和 两类。
课堂导学
1、电话的结构:
(1)话筒:把 信号转化为 信号,
工作原理:话筒中有一个装着 的小盒子,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迫 ,它的 随之改变,流过碳粒的 也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 。
(2)听筒:把 信号转化为 信号,
工作原理:听筒内有一个 ,磁铁上绕着
,磁铁吸引一块 ,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 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 对膜片的作用也不断变化,使 振动,在空气中形成 ,这样就把 信号变成了 信号。
2、电话交换机:如右图电话交换机工作示意图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 、 与声音的 、 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2).数字信号:利用 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 。
课堂练习
1.1876年________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电话的一端________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________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2.电话之间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_____,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________.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________,通话完毕再将线路________.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按用户所拨的号码________接通话机.3.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________时,其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数字信号是:用不同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来表示的信号.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
B.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到对方的C.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发出声音
D.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5.(多选)陈小刚同学“五一”放假期间,给远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表哥打电话,当他正确的拨完电话号码后,发现听筒中传来短促的“嘟、嘟”声,他就放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电话重拨,在听筒中传来的还是短促的“嘟、嘟”声,对于这种现象,他有以下几种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A.表哥一方的电话机一定正在通话中
B.“五一”期间一定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C.表哥一方的电话机可能正在通话中
D.“五一”期间可能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6.(多选)有几位同学在学校用“IC”卡打电话时,议论起电话交换机,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拆线的B.自动电话交换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接通话机的C.程控电话交换机是通过电磁继电器接通话机的D.电话交换机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减少了电话线的数量
电磁波的海洋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 ;
2、电磁波的传播 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 ,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
课堂导学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课本10.2-2,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 。说明
还举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是 和 。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 之间的关系是 。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
叫无线电波。
5、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00页的科学世界《微波炉》。
说出:(1).微波炉的工作原理;(2).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课堂练习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 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 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 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 赫兹。
3.单位换算:
(1) 103.8 KHZ= HZ= MHZ;
(2) 0.725 MHZ= HZ= KHZ.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5.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水中不能传播
C.可以在很多介质中传播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这主要是因为( )
A.金属易生锈,弄脏炉体 B.金属容易导电,造成漏电事故
C.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损坏微波炉
D.金属易传热 ,使炉体温度过高
7.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电视机 B.录音机 C.微波炉 D.移动电话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9、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频率是97.4MHz,它的波长是多少?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现代顺风耳—电话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电话的结构工作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课前导学
1、电话的结构: 年 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 和 组成;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
3、信号可分为 和 两类。
课堂导学
1、电话的结构:
(1)话筒:把 信号转化为 信号,
工作原理:话筒中有一个装着 的小盒子,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迫 ,它的 随之改变,流过碳粒的 也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 。
(2)听筒:把 信号转化为 信号,
工作原理:听筒内有一个 ,磁铁上绕着
,磁铁吸引一块 ,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 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 对膜片的作用也不断变化,使 振动,在空气中形成 ,这样就把 信号变成了 信号。
2、电话交换机:如右图电话交换机工作示意图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 、 与声音的 、 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2).数字信号:利用 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 。
课堂练习
1.1876年________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电话的一端________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________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2.电话之间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_____,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________.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________,通话完毕再将线路________.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按用户所拨的号码________接通话机.3.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________时,其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数字信号是:用不同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来表示的信号.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
B.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到对方的C.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发出声音
D.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5.(多选)陈小刚同学“五一”放假期间,给远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表哥打电话,当他正确的拨完电话号码后,发现听筒中传来短促的“嘟、嘟”声,他就放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电话重拨,在听筒中传来的还是短促的“嘟、嘟”声,对于这种现象,他有以下几种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A.表哥一方的电话机一定正在通话中
B.“五一”期间一定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C.表哥一方的电话机可能正在通话中
D.“五一”期间可能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6.(多选)有几位同学在学校用“IC”卡打电话时,议论起电话交换机,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拆线的B.自动电话交换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接通话机的C.程控电话交换机是通过电磁继电器接通话机的D.电话交换机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减少了电话线的数量
电磁波的海洋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 ;
2、电磁波的传播 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 ,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
课堂导学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课本10.2-2,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 。说明
还举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是 和 。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 之间的关系是 。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
叫无线电波。
5、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00页的科学世界《微波炉》。
说出:(1).微波炉的工作原理;(2).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课堂练习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 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 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 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 赫兹。
3.单位换算:
(1) 103.8 KHZ= HZ= MHZ;
(2) 0.725 MHZ= HZ= KHZ.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5.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水中不能传播
C.可以在很多介质中传播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这主要是因为( )
A.金属易生锈,弄脏炉体 B.金属容易导电,造成漏电事故
C.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损坏微波炉
D.金属易传热 ,使炉体温度过高
7.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电视机 B.录音机 C.微波炉 D.移动电话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9、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频率是97.4MHz,它的波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