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3年模考第1单元训练.doc
清新雅致|
2023-03-25|
285次下载|
6页|
2.26MB|
5分
历史3年模考第1单元训练.doc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宗法制 礼仪之地B.分封制 儒学发源地
C.分封制 经济大省D.宗法制 儒学发源地
2.秦半两钱(见右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望
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
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D.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3.右图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剧照。关于那场持续几百年争霸战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了奴隶制,推广了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
C.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
D.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
4.在一块秦朝地砖(右图)上面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下列对地砖上面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该文字是对秦始皇的歌功颂德之词
B.“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违背史实
C.此时的“海内”包含匈奴控制的地区
D.秦始皇对“海内”之“臣”拥有任免权
5.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6.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组织和官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下列选项中符合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构成特点的是
皇帝
A B C D
7.右图为中国明朝内阁大堂旧址。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近代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着本质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B.明朝内阁必须对皇帝负责
C.英国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D.英国内阁既要对国王负责,也要对议会负责
8.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9.由杨子、黄圣依主演的电视剧《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继而官升宰相。看《天仙配》时你会经常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从理论上讲“皇帝”这一称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始皇B.汉高祖 C.汉武帝 D.周武王
10.《汉书》中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的记载,这表明
A.汉初统治者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B.汉初把有实力的异姓王分割出去
C.汉初的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新政权D.汉初从原则上否定了秦代的郡县制
1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12.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13.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14.《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15.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D.都具有民主性
16.在中国古代,丞相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过程中,下列哪些官职的设置达到了加强君权、削弱或牵制相权的目的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唐朝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三省长官
③宋朝的参知政事 ④明朝的六部尚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政权与农民政权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制
18.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19.《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20.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
A.三公ww w.ks 5u.co m九卿制 B.行省制C.内阁制 D.封国制
二、非选择题
2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
(4)综合上述问题,你从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
22.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韩非子》
材料二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据《中国历代“三省六部制”演变》整理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据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黄宗羲与韩非子的区别。其根源是什么?
(4)有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既有专制,又有民主。该结论正确吗?请简要对其进行评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BCDCBDDBAA11121314151617181920CCBBDCADBB二、非选择题:
答案要点:
21、
(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4)启示:国家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政治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应坚持人民民主或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22、
(1)法家。影响: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一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秦朝的统一,这一制度延续两千多年,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区别: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韩非子主张君子专制。根源: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不正确。在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延续两千多年,其间虽出现了一些开明君主,创制了三省六部制等分工合作的官僚体制,但这绝不是民主,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是分散相权以加强君权,保证君权的独尊。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宗法制 礼仪之地B.分封制 儒学发源地
C.分封制 经济大省D.宗法制 儒学发源地
2.秦半两钱(见右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望
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
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D.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3.右图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剧照。关于那场持续几百年争霸战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了奴隶制,推广了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
C.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
D.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
4.在一块秦朝地砖(右图)上面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下列对地砖上面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该文字是对秦始皇的歌功颂德之词
B.“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违背史实
C.此时的“海内”包含匈奴控制的地区
D.秦始皇对“海内”之“臣”拥有任免权
5.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6.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组织和官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下列选项中符合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构成特点的是
皇帝
A B C D
7.右图为中国明朝内阁大堂旧址。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近代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着本质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B.明朝内阁必须对皇帝负责
C.英国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D.英国内阁既要对国王负责,也要对议会负责
8.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9.由杨子、黄圣依主演的电视剧《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继而官升宰相。看《天仙配》时你会经常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从理论上讲“皇帝”这一称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始皇B.汉高祖 C.汉武帝 D.周武王
10.《汉书》中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的记载,这表明
A.汉初统治者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B.汉初把有实力的异姓王分割出去
C.汉初的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新政权D.汉初从原则上否定了秦代的郡县制
1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12.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13.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14.《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15.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D.都具有民主性
16.在中国古代,丞相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过程中,下列哪些官职的设置达到了加强君权、削弱或牵制相权的目的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唐朝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三省长官
③宋朝的参知政事 ④明朝的六部尚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政权与农民政权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制
18.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19.《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20.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
A.三公ww w.ks 5u.co m九卿制 B.行省制C.内阁制 D.封国制
二、非选择题
2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
(4)综合上述问题,你从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
22.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韩非子》
材料二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据《中国历代“三省六部制”演变》整理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据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黄宗羲与韩非子的区别。其根源是什么?
(4)有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既有专制,又有民主。该结论正确吗?请简要对其进行评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BCDCBDDBAA11121314151617181920CCBBDCADBB二、非选择题:
答案要点:
21、
(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4)启示:国家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政治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应坚持人民民主或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22、
(1)法家。影响: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一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秦朝的统一,这一制度延续两千多年,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区别: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韩非子主张君子专制。根源: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不正确。在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延续两千多年,其间虽出现了一些开明君主,创制了三省六部制等分工合作的官僚体制,但这绝不是民主,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是分散相权以加强君权,保证君权的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