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综合测试#第04天 城市化-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高二地理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doc

浮生若梦| 2023-04-02| 197次下载| 5页| 130.578KB| 5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综合测试#第04天 城市化-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高二地理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据悉,今后几年昌平区将先后建设1050公顷的湿地公园,同时还将承建一条宽度在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该廊道全线11公里,最宽处达2.5公里,有望缓解北京冬季的雾霾。据此完成1—3题。
1.昌平为了打造北京的生态屏障,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对北京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减轻了城市内涝②接纳北京城市污水,提高北京“消化”污水的能力
③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④美化城市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近年来,北京市为了治理雾霾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如规划通风廊道、大幅度压缩供热燃煤比例等。下列治理雾霾措施合理的是
A.马上将全部污染企业迁出北京市
B.通过人工降水技术,增加冬季降水量
C.将北京周边的望京、回龙观、天通苑和燕郊打造成北京的“睡城”
D.完善与周边卫星城之间的公交系统
3.目前,北京总共规划了5条贯穿市区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二级廊道,下列对于通风所经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A.拆除所有建筑物,改为绿化用地
B.开挖河湖、建设湿地,增加人工景点
C.修建从市区通往燕郊的林阴大道,增加绿化与交通用地
D.严格控制廊道通过地区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联通的关键节点
【参考答案】1.C 2.D 3.D
2.马上将全部污染企业迁出北京市,不切实际;通过人工降水技术增加冬季降水量,只能小范围除霾,且不能治本;将北京周边的望京、回龙观、天通苑和燕郊打造成北京的“睡城”,会导致北京市上下班交通拥挤,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不利于治理雾霾;完善与周边卫星城之间的公交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缓解雾霾天气。故选D。
3.拆除所有建筑物,会导致拆迁成本过高;开挖河湖、建设湿地,增加人工景点,会增加成本,通风廊道只需要满足通风的效果就行;修建从市区通往燕郊的林阴大道,也会导致大量拆迁,成本太高;严格控制廊道通过地区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联通的关键节点,符合实际,合理可行。故选D。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INCLUDEPICTURE "E:\\Word批量替换模板\\1-105.TIF" \* MERGEFORMAT
阶段图示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分布国家初期阶段A较低发展 ⑤ ⑥ 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后期阶段C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⑦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表现eq \b\lc\{\rc\ (\a\vs4\al\co1(生物多样性 ⑧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 ⑨ ”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
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 ⑩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 ⑪ 问题3.生态城市化
(1)目的eq \b\lc\{\rc\ (\a\vs4\al\co1(降低城市化对 ⑫ 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 ⑬ 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
(2)目标eq \b\lc\{\rc\ (\a\vs4\al\co1(发展 ⑭ 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⑮ 循环))
【参考答案】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②城镇 ③城市范围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⑤缓慢 ⑥发展中国家 ⑦发达国家 ⑧减少 ⑨热岛 ⑩降低 ⑪环境污染 ⑫地理环境 ⑬自然 ⑭低污染 ⑮良性

2016年4月29日,首届城市交通管理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多位专家以“城市多种交通方式的共存共享共赢”为主题、以“引导绿色交通、提升城市品质”的先进发展理念为核心,深入探讨目前城市交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交通堵塞B.道路过于狭窄C.道路建设超前D.管理设施过多
2.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是
A.拓宽城市道路,努力满足车辆通行需求B.普及私家车,减轻公共交通的压力
C.大型企事业单位同时上、下班D.提倡市民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3—5题。学/

3.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B.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C.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D.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环节城市水资源的压力B.降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C.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D.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1.A 2.D
【答案】3.D 4.C 5.A
【解析】3.绿化带高度的高低不影响隔离车辆作用;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易造成扬沙天气;绿化带面积大,可涵养水源,增加下渗,不易发生城市内涝;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故选D。
4.海绵城市可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但不能调节水汽输送和增加降水,。故选C。
5.由材料“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知,建设海绵城市可缓解城市水资源的压力。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