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2单元-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解析.doc
乱了夏末蓝了海|
2023-03-17|
83次下载|
9页|
250.548KB|
5分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2单元-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解析.doc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INCLUDEPICTURE "../../../学习导航+.TIF" \* MERGEFORMAT"
学习目标:
1.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2.剖析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1.重点:认识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2.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INCLUDEPICTURE "../../../阶段1.TIF" \* MERGEFORMAT"
教材整理1 背景与召开
1.背景
(1)美日矛盾
①美国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②日本利用一次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
(2)列强妥协
①美、英、日三国均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②东亚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问题,急需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2.召开
(1)地点:华盛顿。
(2)与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INCLUDEPICTURE "../../../思考点拨.TIF" \* MERGEFORMAT"
[深度点拨] 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着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此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得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次会议。
教材整理2 重要议题
1.《四国条约》
(1)签订:1921年,美、英、日、法四国签订。
(2)内容
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3)影响
①对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对英国: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同盟被废除,但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
2.《五国条约》
(1)签订: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
(2)内容: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3)影响
①地位: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②对美国: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也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③对英国:丧失了海军优势。
④对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
(4)评价
①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
②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3.山东问题的解决
(1)方式: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2)解决: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3)影响
①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②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③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4.《九国公约》
(1)签订: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订。
(2)内容
①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实际是奉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
(3)影响
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②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教材整理3 历史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即华盛顿体系。
2.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它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INCLUDEPICTURE "../../../XTX163-1-29.TIF" \* MERGEFORMAT"1.美国和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为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
2.通过《四国条约》,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条约》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不会带来长久的和平。INCLUDEPICTURE "../../../阶段2.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 华盛顿体系
史 料解 读史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由史料一中美国要建立最强大的海军和英日对海军军备的投入进行理解分析。史料二 《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
主力舰
航空母舰
美
52.5万吨
13.5万吨
英
52.5万吨
13.5万吨
日
31.5万吨
8.1万吨
法
17.5万吨
6万吨
意
17.5万吨
6万吨
由史料二中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数可知英国海军地位的变化。【史料应用】
(1)概括史料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本质。
【提示】 现象:美、英、日三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本质:三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而展开斗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海军地位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变化:英国失去了世界第一海军大国的地位。原因:一战严重削弱了英国,其经济实力大大下降;而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超过了英国,使得美国与英国抗衡。
【史论拓展】 华盛顿体系
(1)构成:通过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确立了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建立的战后新秩序。
(2)实质: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发展,它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评价
①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有的矛盾。在华盛顿体系下,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美国不仅与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还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成为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美日矛盾成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改变,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
INCLUDEPICTURE "../../../阶段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典例体验.TIF" \* MERGEFORMA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意图以及中国当即表示同意的原因。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
【规范解答】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是1921年华盛顿会议。第(2)问,美国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原因,可从利用中国来牵制日本和博取中国的好感两方面回答;中国表示同意的原因可以从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及中外民族矛盾等方面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和日本在华特权等。
【答案】 (1)华盛顿会议。
(2)意图:利用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同意美国提议的限制军备计划;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骗取中国人民的信任。原因:巴黎和会未解决日本侵占山东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存在矛盾,有利于中国解决主权问题。
(3)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及日本在华特权等。
INCLUDEPICTURE "../../../落实评价.TIF" \* MERGEFORMAT"
1.(2016·天津卷)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由日本将美国列为假想敌以及美国提出以日本为敌人的作战计划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表述涉及信息与题干不符;“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答案】 B
2.(2016·绍兴高二检测)下图是一副残缺的某国际条约内容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XTX163-1-30.TIF" \* MERGEFORMAT"
A.美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
B.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C.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受到限制
D.法国:失去称霸欧洲大陆的机会
【解析】 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五国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一战中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故C项正确;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仍然是欧洲强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922年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这是( )
①华盛顿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 ②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成果 ③对《凡尔赛和约》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山东问题是中日两国在华盛顿会议之外达成协议解决的,排除①;④是指《九国公约》,排除。②③符合史实,故选B项。
【答案】 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海防力量(世界位次)变化:1894年,中国大约排在第六位,日本排在第十六位;1922年,日本排在第二位,中国海防力量全面丧失。
材料二 美国国会批准扩充海军计划,1924年将拥有38艘主力舰。日本每8年内增加8艘主力舰和8艘新式巡洋舰。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国家。
——劳合·乔治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材料一中中国制海权全面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从西半球称霸走向全球争霸,其直接的借口、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列强在太平洋争霸的结果怎样?
(4)材料三中列宁所指是哪两个大国?华盛顿会议是怎样“埋下了第一批火种”的?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4年”,可以判断出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结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有关内容进行回答。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2)借口: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影响: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其战后争霸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结果:①巴黎和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方式加以瓜分。②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署了《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4)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成为最大的赢家,而日本在军备和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种子。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INCLUDEPICTURE "../../../学习导航+.TIF" \* MERGEFORMAT"
学习目标:
1.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2.剖析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1.重点:认识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2.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INCLUDEPICTURE "../../../阶段1.TIF" \* MERGEFORMAT"
教材整理1 背景与召开
1.背景
(1)美日矛盾
①美国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②日本利用一次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
(2)列强妥协
①美、英、日三国均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②东亚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问题,急需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2.召开
(1)地点:华盛顿。
(2)与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INCLUDEPICTURE "../../../思考点拨.TIF" \* MERGEFORMAT"
[深度点拨] 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着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此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得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次会议。
教材整理2 重要议题
1.《四国条约》
(1)签订:1921年,美、英、日、法四国签订。
(2)内容
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3)影响
①对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对英国: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同盟被废除,但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
2.《五国条约》
(1)签订: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
(2)内容: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3)影响
①地位: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②对美国: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也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③对英国:丧失了海军优势。
④对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
(4)评价
①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
②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3.山东问题的解决
(1)方式: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2)解决: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3)影响
①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②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③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4.《九国公约》
(1)签订: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订。
(2)内容
①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实际是奉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
(3)影响
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②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教材整理3 历史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即华盛顿体系。
2.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它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INCLUDEPICTURE "../../../XTX163-1-29.TIF" \* MERGEFORMAT"1.美国和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为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
2.通过《四国条约》,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条约》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不会带来长久的和平。INCLUDEPICTURE "../../../阶段2.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 华盛顿体系
史 料解 读史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由史料一中美国要建立最强大的海军和英日对海军军备的投入进行理解分析。史料二 《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
主力舰
航空母舰
美
52.5万吨
13.5万吨
英
52.5万吨
13.5万吨
日
31.5万吨
8.1万吨
法
17.5万吨
6万吨
意
17.5万吨
6万吨
由史料二中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数可知英国海军地位的变化。【史料应用】
(1)概括史料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本质。
【提示】 现象:美、英、日三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本质:三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而展开斗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海军地位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变化:英国失去了世界第一海军大国的地位。原因:一战严重削弱了英国,其经济实力大大下降;而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超过了英国,使得美国与英国抗衡。
【史论拓展】 华盛顿体系
(1)构成:通过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确立了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建立的战后新秩序。
(2)实质: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发展,它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评价
①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有的矛盾。在华盛顿体系下,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美国不仅与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还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成为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美日矛盾成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改变,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
INCLUDEPICTURE "../../../阶段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典例体验.TIF" \* MERGEFORMA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意图以及中国当即表示同意的原因。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
【规范解答】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是1921年华盛顿会议。第(2)问,美国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原因,可从利用中国来牵制日本和博取中国的好感两方面回答;中国表示同意的原因可以从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及中外民族矛盾等方面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和日本在华特权等。
【答案】 (1)华盛顿会议。
(2)意图:利用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同意美国提议的限制军备计划;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骗取中国人民的信任。原因:巴黎和会未解决日本侵占山东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存在矛盾,有利于中国解决主权问题。
(3)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及日本在华特权等。
INCLUDEPICTURE "../../../落实评价.TIF" \* MERGEFORMAT"
1.(2016·天津卷)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由日本将美国列为假想敌以及美国提出以日本为敌人的作战计划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表述涉及信息与题干不符;“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答案】 B
2.(2016·绍兴高二检测)下图是一副残缺的某国际条约内容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XTX163-1-30.TIF" \* MERGEFORMAT"
A.美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
B.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C.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受到限制
D.法国:失去称霸欧洲大陆的机会
【解析】 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五国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一战中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故C项正确;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仍然是欧洲强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922年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这是( )
①华盛顿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 ②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成果 ③对《凡尔赛和约》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④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山东问题是中日两国在华盛顿会议之外达成协议解决的,排除①;④是指《九国公约》,排除。②③符合史实,故选B项。
【答案】 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海防力量(世界位次)变化:1894年,中国大约排在第六位,日本排在第十六位;1922年,日本排在第二位,中国海防力量全面丧失。
材料二 美国国会批准扩充海军计划,1924年将拥有38艘主力舰。日本每8年内增加8艘主力舰和8艘新式巡洋舰。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国家。
——劳合·乔治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材料一中中国制海权全面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从西半球称霸走向全球争霸,其直接的借口、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列强在太平洋争霸的结果怎样?
(4)材料三中列宁所指是哪两个大国?华盛顿会议是怎样“埋下了第一批火种”的?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4年”,可以判断出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结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有关内容进行回答。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2)借口: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影响: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其战后争霸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结果:①巴黎和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方式加以瓜分。②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署了《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4)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成为最大的赢家,而日本在军备和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