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doc

无声飞雪| 2023-03-27| 183次下载| 5页| 919.457KB| 5分
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doc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课时作业.TIF" \* MERGEFORMAT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6·四川学业水平测试)被誉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的是( B )
A.骡机B.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解析]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它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故选B项。
2.(2017·长沙高二检测)“仅上过小学的他,1831年做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布——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这位科学家是指( A )
A.法拉第B.牛顿
C.哥白尼 D.爱因斯坦
[解析]  据“1831年”“电和磁的力场”等信息可知,这位科学家是法拉第,他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1878年,爱迪生在报上预告了一项新发明,结果导致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将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 C )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Q67.TIF" \* MERGEFORMAT
[解析]  爱迪生的重大发明是电灯,答案为C项。蒸汽锤的发明者是英国人J.内史密斯。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三轮汽车的发明者是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
4.(2017·怀化学业水平模拟)下列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A )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上网聊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二次科技革命催生了电话、汽车、飞机等通讯交通工具的发展。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5.(2017·赣州高二联考)发电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改进主要的不同是( A )
A.有科学理论作基础
B.发明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C.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D.有较长时间的完善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虽具有一定科学知识,但改良蒸汽机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范畴,尚未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作指导,而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故A项是二者本质的不同点,其他选项虽然正确,但是属于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干中的差别。
6.“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C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从生产力、工业结构、世界经济联系以及城市化的角度进行思考,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7.(2016·浙江会考)20世纪的一项科技成果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信息传播、教学科研等领域。这项成果是( D )
A.电影B.电视
C.有线电话 D.电子计算机
[解析]  电子计算机出现于1946年,它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且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等领域,D项正确。
8.(2017·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通信和通讯”“交流”等。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rn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D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解析]  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通信和通讯”“交流”等,强调互联网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选择D项。
9.(2017·淮南高二检测)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已进入4G时代。这表明( A )
A.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
B.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
D.世界开始连成了整体
[解析]  根据“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说明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故A项正确;在北岛的短诗《人生》中提到的“网”并不一定指互联网,故B项错误;材料在强调互联网的重要性,没有说互联网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网”,故C项错误;世界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连为一体,而不是从互联网开始连为一体的,故D项错误。
10.交友网站脸谱网(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说:“接受网络自由之利,就要接受其弊。”下列现象能够印证扎克伯格观点的是( B )
A.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B.美国政府为维护反盗版法关闭文件分享网站Megaupload
C.对他个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
D.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能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密切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新经济的出现,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出现违反法律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再到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 二战期间和战后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年)国家新科学技术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1977美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960美国激光器出现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的突出贡献。(18分)
[解析]  本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人的重要成就即可。
[答案] ①爱迪生:一系列电器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③比尔·盖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从材料一、二我们不难看出世界科技中心来到了美国,请分析说明这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12分)
[解析]  本问结合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等国际形势等进行回答。
[答案] 影响:美国利用科技发展经济,巩固了世界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了争霸世界,利用科技展开军备竞赛,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便于美国吸引各国人才;刺激了科技竞争和发展。
12.(2017·徐州高二期末)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
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9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城市化、环境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答案] 生产力高度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乡村转入城市);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体影响。(6分)
[解析]  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金属、化学、电力”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应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新产品;高产量;垄断组织的形成。
(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影响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说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7分)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就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对利害关系的取舍上分析。
[答案] 特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态度: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