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人教版必修3单元课时同步试题#第3章#地理:3.1 第二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清歌缈缦| 2023-04-01| 133次下载| 7页| 668.112KB| 5分
人教版必修3单元课时同步试题#第3章#地理:3.1 第二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读山西省某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1~3题。

1.改革开放初期,该地区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该地区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5年比1995年约增加了10%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导地位
D.二十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是加工工业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改革开放初期,以煤炭为主的采掘业占绝对优势。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和煤—铁—钢三条产业链。读图可知,2005年原料工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0%,1995年约占40%,通过计算可得出,其比重在10年时间内约增加了10%。
答案: 1.C 2.C 3.B
(2011·福建六校联考)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矿 B.土质疏松
C.修筑梯田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5.有关①②③④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内蒙古高原
B.②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水资源丰富
C.③地不适合种植柑橘
D.④地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区,该地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这一问题的产生是黄土的土质疏松、当地多暴雨以及不合理开矿导致的。第5题,①地位于黄土高原之北,在内蒙古高原上;②地位于太行山之东,在华北平原上;③地位于秦岭之南,属亚热带,可以种植柑橘;④地位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该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
答案: 4.C 5.A
(2011·济宁质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下图回答6~7题。
6.下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7.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解析: 第6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7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答案: 6.B 7.C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8~10题。
8.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9.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解析: 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四城市都是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受资源影响较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主要有:在资源枯竭到来之前,事先培植新的经济支撑点和增长点;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在资源枯竭到来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 8.B 9.B 10.D
(2011·成都模拟)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12.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体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第12题,薪柴、秸秆的大量燃烧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第13题,改变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建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11.C 12.A 13.D
二、综合题
14.(2011·长沙高二质检)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结合本区的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是____________产业链。
(2)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3)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由题目和图中信息可知,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主要是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答案: (1)铝土矿 铁矿 能源 煤—焦—化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 解答第(1)题时,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从能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其建设的区位条件。解答第(2)题时,应联系图中的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第(3)题时,应充分联系鲁尔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然后联系这两类环境问题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
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