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2节.doc
浅笑小倔强|
2023-03-09|
89次下载|
7页|
155.607KB|
5分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2节.doc
第六章 第1~2节
一、选择题
1.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
A.人口增长,但人均耕地减少
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土地不足,使人们开垦土地,但可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即土地的增加量比不上人口增加的快,使人均耕地减少。
2.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A
3.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INCLUDEPICTURE"349.TIF"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获取的信息是:①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②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不同。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坐标图的基础上,从种群的特征入手分析比较。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知识理解人口增长问题。从曲线上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
4.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
A.以芦苇、秸秆为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答案] C
[解析] A、B项属于直接使用价值,D项属于间接使用价值,C项石油产品不属于生物。
5.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
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
[答案] C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长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6.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捉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捕买卖
[答案] D
[解析]
eq \x(\a\al(易地保护是对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eq \x(C错误)
二、非选择题
7.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道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型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INCLUDEPICTURE"DQ167.TIF"
(1)图中①~④ 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0年以后,人口、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量、工业污染分别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资源 粮食 工业污染 人口
(2)人口迅速增长后又迅速下降,自然资源减少,人均工业产量增长趋缓后下降,工业污染日趋严重
(3)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1)4条曲线最容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均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对应曲线①。随着人口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增加,所以工业污染应对应曲线③。“民以食为天”,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长,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当人口增长超过土地承载极限时,粮食锐减,资源匮乏,污染严重,工业生产能力下降。因此粮食变化曲线对应曲线②,人口数量对应曲线④。(2)根据模型曲线可知,人口迅速增长后,会迅速下降,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量等都呈下降趋势,工业污染日趋严重。(3)要使人类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8.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INCLUDEPICTURE"347.TIF"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 本题以人口为载体,实际上考查了种群的相关知识。种群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甚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在本题中均有体现。
一、选择题
1.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够大 B.经济发展不够快
C.就业人数过少 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主要”两个字,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
[答案] A
[解析]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CO2排放增多;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引起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是氟利昂。
3.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DQ168.TIF"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三个曲线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会扩大。
4.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答案] C
[解析]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正确的,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5.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答案] B
[解析]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制定必要的法规。把沼泽改造成农田和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答案] A
[解析]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意义的价值。在解答该类试题时容易混淆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最常见的是把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判断为间接价值。
7.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
①污染水体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会污染水源,破坏植被,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但对臭氧层无影响。
二、非选择题
8.最近几年,沙尘使北京等8个城市空气重度污染,郑州等2个城市中度污染,烟台等11个城市轻度污染,一项针对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沙化严重地带,涉及14个省的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即将开展,工程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毕。规划将利用10年时间,使沙化严重地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从现在的6.9%提高到11.38%。
(1)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下列哪一项指标,而且分布均匀,就能发挥它的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 )
A.11.38% B.12.98%
C.22% D.30%
(2)在河道两旁种树,在河坡上种草,不仅可以美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水循环中,树冠能承接雨水,减弱雨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树木把发达的根系伸入泥土能够“抓”住土壤。森林能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故其能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绿色水库,还能减轻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3)据研究,有小草的土地,地表雨水的水流减小了50%,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少了75%以上。但在部分河道坡地上,农民种上蚕豆、毛豆、土豆之类的庄稼,此举得不偿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证明,当风穿越林区时,风速会平均降低40%~50%,还可使森林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附近每公顷农田可增收粮食23~25kg。说明森林有很好的__________的作用。
(5)根据右图指出A、B、C在生态系统中各代表什么成分: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6)由下图可知,碳元素从大气流向C是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A、B、C中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此外,森林还能阻滞粉尘,释放杀菌物质,形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森林的另一项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356.tif"
[答案] (1)D (2)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3)毁坏河岸,引起水灾 (4)调节气候 (5)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6)光合 呼吸 CO2 净化空气
[解析] 森林草原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9.下表是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的估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
系统面积/(106hm2)单位面积价值/
(美元·hm2·a-1)全球价值/(1012美元·a-1)海洋33 2002528.4热带雨林1 9002 0073.8其他森林2 9553020.9草地3 8982320.9湿地33014 7854.9农田1 400920.9(1)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价值,又有维持生态系统________等的________价值,还有人类目前尚未明确认识的________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________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________、防治________等。
(3)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________的行为和习惯。
[答案] (1)稳定性 间接 潜在
(2)人与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3)生态文明
第六章 第1~2节
一、选择题
1.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
A.人口增长,但人均耕地减少
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土地不足,使人们开垦土地,但可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即土地的增加量比不上人口增加的快,使人均耕地减少。
2.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A
3.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INCLUDEPICTURE"349.TIF"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获取的信息是:①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②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不同。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坐标图的基础上,从种群的特征入手分析比较。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知识理解人口增长问题。从曲线上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
4.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
A.以芦苇、秸秆为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答案] C
[解析] A、B项属于直接使用价值,D项属于间接使用价值,C项石油产品不属于生物。
5.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
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
[答案] C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长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6.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捉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捕买卖
[答案] D
[解析]
eq \x(\a\al(易地保护是对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eq \x(C错误)
二、非选择题
7.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道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型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INCLUDEPICTURE"DQ167.TIF"
(1)图中①~④ 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0年以后,人口、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量、工业污染分别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资源 粮食 工业污染 人口
(2)人口迅速增长后又迅速下降,自然资源减少,人均工业产量增长趋缓后下降,工业污染日趋严重
(3)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1)4条曲线最容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均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对应曲线①。随着人口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增加,所以工业污染应对应曲线③。“民以食为天”,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长,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当人口增长超过土地承载极限时,粮食锐减,资源匮乏,污染严重,工业生产能力下降。因此粮食变化曲线对应曲线②,人口数量对应曲线④。(2)根据模型曲线可知,人口迅速增长后,会迅速下降,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量等都呈下降趋势,工业污染日趋严重。(3)要使人类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8.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INCLUDEPICTURE"347.TIF"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 本题以人口为载体,实际上考查了种群的相关知识。种群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甚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在本题中均有体现。
一、选择题
1.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够大 B.经济发展不够快
C.就业人数过少 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主要”两个字,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
[答案] A
[解析]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CO2排放增多;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引起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是氟利昂。
3.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DQ168.TIF"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三个曲线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会扩大。
4.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答案] C
[解析]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正确的,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5.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答案] B
[解析]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制定必要的法规。把沼泽改造成农田和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答案] A
[解析]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意义的价值。在解答该类试题时容易混淆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最常见的是把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判断为间接价值。
7.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
①污染水体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会污染水源,破坏植被,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但对臭氧层无影响。
二、非选择题
8.最近几年,沙尘使北京等8个城市空气重度污染,郑州等2个城市中度污染,烟台等11个城市轻度污染,一项针对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沙化严重地带,涉及14个省的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即将开展,工程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毕。规划将利用10年时间,使沙化严重地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从现在的6.9%提高到11.38%。
(1)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应达到下列哪一项指标,而且分布均匀,就能发挥它的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 )
A.11.38% B.12.98%
C.22% D.30%
(2)在河道两旁种树,在河坡上种草,不仅可以美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水循环中,树冠能承接雨水,减弱雨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树木把发达的根系伸入泥土能够“抓”住土壤。森林能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故其能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绿色水库,还能减轻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3)据研究,有小草的土地,地表雨水的水流减小了50%,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少了75%以上。但在部分河道坡地上,农民种上蚕豆、毛豆、土豆之类的庄稼,此举得不偿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证明,当风穿越林区时,风速会平均降低40%~50%,还可使森林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附近每公顷农田可增收粮食23~25kg。说明森林有很好的__________的作用。
(5)根据右图指出A、B、C在生态系统中各代表什么成分: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6)由下图可知,碳元素从大气流向C是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A、B、C中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此外,森林还能阻滞粉尘,释放杀菌物质,形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森林的另一项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356.tif"
[答案] (1)D (2)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3)毁坏河岸,引起水灾 (4)调节气候 (5)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6)光合 呼吸 CO2 净化空气
[解析] 森林草原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9.下表是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的估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
系统面积/(106hm2)单位面积价值/
(美元·hm2·a-1)全球价值/(1012美元·a-1)海洋33 2002528.4热带雨林1 9002 0073.8其他森林2 9553020.9草地3 8982320.9湿地33014 7854.9农田1 400920.9(1)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价值,又有维持生态系统________等的________价值,还有人类目前尚未明确认识的________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________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________、防治________等。
(3)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________的行为和习惯。
[答案] (1)稳定性 间接 潜在
(2)人与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3)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