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A)卷.doc
清歌缈缦|
2023-03-18|
178次下载|
5页|
42.573KB|
5分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A)卷.doc
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A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把你认为正确选项代号填入答题栏中,否则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
1.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2. “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4.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5.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 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6.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行省制 D.明朝废宰(丞)相
8.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9. 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
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1.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2.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5.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湖南桃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反映了元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湖南影响力增强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 ,奢侈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后来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 ,在牧野击败商朝部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 。
2.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地位;在中央设立 、 、
等官职;在地方,推行 ,将全国分为36郡。巩固统一措施: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型制。
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4.公元200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取得了 的胜利。公元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 三国鼎立:魏 蜀 吴 。﹝填人物﹞
5.科举制是通过 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 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6.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主要是从 转移到 。“ ”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8.明清科举考试只许在 的范围内命题,答案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A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把你认为正确选项代号填入答题栏中,否则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
1.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2. “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4.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5.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 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6.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行省制 D.明朝废宰(丞)相
8.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9. 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
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1.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2.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5.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湖南桃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反映了元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湖南影响力增强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 ,奢侈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后来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 ,在牧野击败商朝部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 。
2.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地位;在中央设立 、 、
等官职;在地方,推行 ,将全国分为36郡。巩固统一措施: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型制。
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4.公元200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取得了 的胜利。公元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 三国鼎立:魏 蜀 吴 。﹝填人物﹞
5.科举制是通过 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 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6.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主要是从 转移到 。“ ”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8.明清科举考试只许在 的范围内命题,答案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