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历史选修1人教版单元测试及练习解析#8.4 走向世界的日本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doc

各不打扰| 2023-03-01| 200次下载| 4页| 15.864KB| 5分
历史选修1人教版单元测试及练习解析#8.4 走向世界的日本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doc
8.4 走向世界的日本 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
基础巩固
1.“自由民权运动”的主体是(  )
A.大资产阶级 B.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
C.农民阶级D.新兴地主阶级
解析: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的“自由民权运动”兴起。
答案:B
2.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蓝本是(  )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普鲁士宪法
解析:1882伊藤博文等人遍访欧美各国考察欧美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最终选中了普鲁士宪法作为范本,认为普鲁士宪法最合日本国情,并吸取了俾斯麦关于把宪法变成专制统治外衣的经验,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
答案:D
3.按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规定,议会享有的权利包括(  )
①批准法律 ②对外宣战、媾和 ③参与制定宪法 ④批准财政预算
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是天皇的权力。
答案:B
4.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1868年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
B.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C.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解析:《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答案:D
5.从明治维新开始到20世纪初,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彻底清除了封建制度 ②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③对外侵略获得了大量财富 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清除了封建制度,而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①项是错误的。
答案:D
综合应用
6.1876年,日本仿照黑船事件(  )
A.侵入台湾 B.吞并琉球C.侵入朝鲜 D.侵入满蒙
解析:1876年,走上扩张之路的日本,仿照黑船事件派军舰侵入朝鲜港口。
答案:C
7.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率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日本帝国宪法》封建性特点的理解。
答案:A
8.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在20世纪初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带来了什么结果?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应首先明确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各进行了什么政治活动,然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忆两国改革的情况,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再从两国改革的领导阶级方面分析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从20世纪初俄、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两国间的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方面分析其带来的结果。
参考答案:差异:①政治上,俄国只简单地宣布农奴成为自由人,对农奴制度没有采取进一步打击的措施;而日本不但废除藩王特权,进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俄国只给农奴一部分土地,且大小由农奴主决定,还要交付赎金,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采取措施;而日本首先废除封建行会,接着采取了一系列如贷款或津贴,将政府所办企业折价拍卖,分期收款甚至赠给资本家经营等鼓励扶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差异的原因: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经历了一场武装倒幕运动以后,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治政府实行的。而俄国的改革是由代表农奴主利益的旧政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带来的结果:①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强国;②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③俄国虽然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基础达标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请回答9~11题。
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中,最基本的一点是( )
A.倒幕派力量强大
B.幕府统治腐朽
C.推翻了幕府统治
D.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解析: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道路上的一个重大的障碍,因此说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中,最基本的一点是推翻了幕府统治。
答案:C
10.德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都保留和发展了( )
A.君主立宪制
B.军国主义
C.封建地租制度
D.行会制度
解析:德国和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军国主义,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战争策源地。
答案:B
11.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某些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
解析:日本的教育改革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的思想,封建色彩浓厚;1889年宪法也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因此,D项是错误的。
答案:D
12.自由民权运动的内容不包括( )
A.开设民选议会
B.积极对外扩张
C.实行君主立宪
D.废除不平等条约
解析:遍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是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
答案:B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889年日本宪法内容的是( )
A.天皇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C.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
D.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
解析: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答案:B
更上一层
14.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1889年日本宪法封建性特点的理解。各选项都是该宪法具体条款的概括,A项表明,天皇是世袭的,并且权力至高无上,总揽很大的政治权力,具有典型的封建性质。B、D两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权限,C项是天皇对军权的控制。
答案:A
15.《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影响是( )
A.从法律上肯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
B.使日本政体适应了社会政治的需要
C.近代天皇制在日本建立起来
D.是亚洲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日本1889年宪法影响的理解。作为对日本社会有着长期影响的宪法,必定适应本国社会政治的需要。
答案:B
16.19世纪晚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前提是( )
A.明治政府扶植私人企业发展
B.明治维新起了推动作用
C.积极吸收工业革命成果
D.积极对外进行扩张和掠夺
解析:明治维新以“富国强兵”为最高目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B
17.《江华条约》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的共同之处有( )
①议定关税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开放通商口岸④领事裁判权⑤驻兵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
D.①②③⑤
答案:C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总战斗力上,清国的舰队处于劣势。……清国虽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耽误了对保持战争所必需进行的改造和改装。因此,几乎没有新式速射炮,以致被日本舰队速射炮所压倒。另外,因为装备不良而未能按规定速度行驶,弹药储备也不充足,在海战时苦于弹药的缺乏。总而言之,新式的占优势的日本舰队打败了旧式的占劣势的清国舰队。
——日本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中文译本
材料二:甲午战时,清廷内部矛盾甚剧,翁李不和,已尽人皆知,而宫中帝后矛盾的暗潮更烈。这年慈禧太后欲庆六旬大寿,提出海军经费,大修颐和园。及朝鲜事起,慈禧即主从速和解了事,以免耽误她大举庆寿,广受贡献。光绪帝已亲政,倾向主战。慈禧不悦,更形矛盾。
——《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
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日本史学家对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分析?
(2)清政府内部的矛盾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材料一中,日本的史学家明确指出“清国的舰队处于劣势”,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改造和改装”,“弹药储备也不充足”,这种分析是比较客观的。分析清政府内部的矛盾对战争结局的影响,要从材料二反映出的矛盾的表现入手。慈禧太后“提出海军经费,大修颐和园”,“主从速和解”,势必影响战局,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参考答案:(1)日本史学家认为日本海军装备先进,处于优势;中国清政府虽然建立了海军,但缺乏改进和改造,处于劣势,这种观点比较客观。
(2)光绪帝虽然倾向主战,但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主张和解了事,不积极备战,并挪用海军经费,造成了海军的劣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