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word版含解析 .doc
呆到深处自然萌|
2023-03-23|
299次下载|
9页|
262.26KB|
5分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物理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word版含解析 .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2.自从国务院颁布“新国五条”房价调控政策以来,全国多数城市的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一位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直线运动中的“增速”,将房价的“下降”类比成直线运动中的“减速”,据此类比方法,你觉得“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直线运动中的( )
A.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汽车仍保持静止,则( )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不确定
4.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 )
5.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
6.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用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沿杆缓慢上滑至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F和杆对滑块的弹力FN的变化情况是( )
A.F恒定不变,FN逐渐增大 B.F逐渐减小,FN保持不变
C.F逐渐增大,FN逐渐增大 D.F先增大后减小,FN逐渐增大
7.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匀速竖直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掉扣子后运动员仍以原速匀速下降,则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运动员的运动不受掉落的扣子的影响,g=10 m/s2)( )
A.2 s B.1 s
C.eq \r(2) s D.(2-eq \r(2))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物体的重心是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
C.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9.下列图象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10.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 )
A.F1=eq \f(G,sin α)
B.F2=Gtan α
C.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但F1与F2的合力不变
D.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1减小,F2增大
11.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下列四个速度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是( )
12.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下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三、实验题(按题目要求解答)
13.(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W.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乙所示,正确的a-F图线应如图乙中的图线1所示,有同学作出的图线如图中的图线2所示,其实验过程中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有同学作出的图线如图中的图线3所示,其实验过程中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W.(选填项目序号)
A.实验中未平衡摩擦力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倾角过小)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得过高(或倾角过大)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E.实验中未满足塑料桶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总质量M的条件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歼15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的起飞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a=4.5 m/s2,舰载机速度要达到v0=60 m/s才能起飞,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289 m,为使舰载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一定速度航行以保证起飞安全,求航空母舰最小速度v是多少?(设舰载机起飞对航母的状态没有影响.舰载机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同学求解过程如下:
由运动学知识有veq \o\al(2,0)-v2=2aL,解得v=eq \r(veq \o\al(2,0)-2aL).代入数据后得到v=eq \r(602-2×4.5×289) m/s=eq \r(999) m/s=31.6 m/s.
经检查,计算无误.该同学所得结论是否有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若有,请予以改正或补充.
15.(10分)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甲.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乙.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50 kg,降落伞质量也为50 kg,不计运动员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与速率v成正比,即f=kv(g取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距离为多大?
(2)求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3)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16.(16分)如图,将质量m=2 kg的圆环套在与水平面成θ=37°角的足够长直杆上,直杆固定不动,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杆上依次有三点A、B、C,xAB=8 m,xBC=0.6 m,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5,对环施加一个与杆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使环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杆向上运动,已知t=4 s时环到达B点.(g=10 m/s2,sin 37°=0.6,cos 37°=0.8)试求:
(1)F的大小;
(2)若到达B点时撤去力F,则环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导学号27630211] 解析:选C.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下落快,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则A、B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理论,牛顿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的经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则C正确、D错误.
2.[导学号27630212] 解析:选B.根据类比法不难分析出房价上涨对应速度增大,上涨出现减缓对应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减小,即加速度减小,所以B正确.
3.[导学号27630213] 解析:选B.因为汽车静止所受合力为零,故推力等于阻力.
4.[导学号27630214] 解析:选B.因为两根绳拉力的合力是一个定值,所以当两绳的夹角为零时,绳中所受拉力最小,即B正确.
5.[导学号27630215] 解析:选C.在0~2 s内,位移先增大再减小,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故A错误;在0~2 s内速度为正值,向正方向运动,在2~4 s内速度为负值,向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0~1 s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末速度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故C正确;在0~1 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末速度为零,2~3 s内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
6.[导学号27630216] 解析:选C.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变小的过程中,F越来越大,FN也越来越大,故选C.
7.[导学号27630217] 解析:选B.因为跳伞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落地时间为:t=eq \f(x,v)=2 s,掉落的扣子做初速度为5 m/s,加速度a=g=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x=v0t+eq \f(1,2)at2,代入x=10 m,a=10 m/s2,v0=5 m/s得t=1 s(另一负值舍去),故选B.
8.[导学号27630218] 解析:选A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具有物质性,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正确;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故B错误;书受到的弹力是桌面施加的,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9.[导学号27630219] 解析:选BCD.选项A的信息是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不符题意,选项A错误.选项B的信息表示v2与x是线性关系,由v2=veq \o\al(2,0)+2ax可知,选项B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选项C的信息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位移改变,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选项D的信息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由v=v0+at可知,选项D正确.
10.[导学号27630220] 解析:选BC.作出工人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可得F1=eq \f(G,cos α)
F2=Gtan α
当增加悬绳长度时,α减小
F1与F2均减小
F1与F2的合力始终等于重力,综上所述B、C正确.
11.[导学号27630221] 解析:选ACD.速度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而由F-t图象可知,在0~t1内,F增加,故a变大,在v-t图中的表现为斜率增加,而在t1~t2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只有B正确.
12.[导学号27630222] 解析:选ABD.设底边长为2l,底面与房顶的夹角为θ,则房顶坡面长x=eq \f(l,cos θ),
由于房顶光滑,所以加速度a=gsin θ
由x=eq \f(1,2)at2得eq \f(l,cos θ)=eq \f(1,2)gsin θ·t2
所以t=eq \r(\f(4l,gsin 2θ))
显然当θ=45°时,时间最小.
13.[导学号27630223] 解析:(1)A.实验时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小车与纸带相连,小车前面不挂小桶,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是正确的;
E.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故选BCE.
(2)由图象可知,a-F图象在a轴上有截距,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故选B.
和横轴有交点,说明平衡摩擦力不够,即倾角过小;图象的后一部分不是直线说明塑料桶的质量过大,不能满足m≪M的条件;故选AE.
答案:(1)BCE (2)B AE
14.[导学号27630224] 解析:该同学解法是错误的.(2分)
若航空母舰匀速运动,以海水为参考系,在t时间内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知识得
x1=vt(1分)
x2=vt+eq \f(at2,2)(1分)
x2-x1=L(1分)
v0=v+at(1分)
解得:v=9 m/s.(2分)
答案:见解析
15.[导学号27630225] 解析:(1)h0=eq \f(veq \o\al(2,0),2g)=20 m.(2分)
(2)kv=2mg,将v=5 m/s代入得k=200 N·s/m
对整体:kv0-2mg=2ma,(2分)
a=eq \f(kv0-2mg,2m)=30 m/s2,方向竖直向上.(2分)
(3)设每根绳拉力为T,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有:
8Tcos α-mg=ma,(2分)
T=eq \f(m(g+a),8cos 37°)=312.5 N(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悬绳能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12.5 N.(1分)
答案:(1)20 m (2)200 N·s/m 30 m/s2 方向竖直向上
(3)312.5 N
16.[导学号27630226] 解析:(1)环做匀加速运动,a1=eq \f(2xAB,t2)=1 m/s2,若Fsin 37°FN+Fsin 37°=mgcos 37°(1分)
Fcos 37°-μFN-mgsin 37°=ma1(1分)
代入数据得,F=20 N(1分)
若Fsin 37°>Gcos 37°,杆对环的弹力垂直杆向下,
F′N+mgcos 37°=Fsin 37°(1分)
Fcos 37°-μF′N-mgsin 37°=ma1(1分)
代入数据得,F=12 N,不符合要求.(1分)
(2)v=a1t=4 m/s(1分)
μmgcos θ+mgsin θ=ma2(1分)
a2=μgcos θ+gsin θ=10 m/s2(1分)
t停下=eq \f(0-v,-a2)=eq \f(0-4,-10) s=0.4 s(1分)
若物体向上经过C点,xBC=vt2-eq \f(1,2)a2teq \o\al(2,2),t2=0.2 s(1分)
若物体向下经过C点,mgsin θ-μmgcos θ=ma3(1分)
a3=gsin θ-μgcos θ=2 m/s2(1分)
x=eq \f(v,2)t停下-xBC(1分)
x=eq \f(1,2)a3teq \o\al(2,3),t3=eq \r(0.2) s=eq \f(\r(5),5) s(1分)
向下过C点时间t4=t3+t停下=eq \f(2+\r(5),5) s.(1分)
答案:(1)20 N (2)0.2 s或eq \f(2+\r(5),5) s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2.自从国务院颁布“新国五条”房价调控政策以来,全国多数城市的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一位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直线运动中的“增速”,将房价的“下降”类比成直线运动中的“减速”,据此类比方法,你觉得“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直线运动中的( )
A.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汽车仍保持静止,则( )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不确定
4.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 )
5.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
6.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用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沿杆缓慢上滑至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F和杆对滑块的弹力FN的变化情况是( )
A.F恒定不变,FN逐渐增大 B.F逐渐减小,FN保持不变
C.F逐渐增大,FN逐渐增大 D.F先增大后减小,FN逐渐增大
7.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匀速竖直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掉扣子后运动员仍以原速匀速下降,则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对扣子的作用,运动员的运动不受掉落的扣子的影响,g=10 m/s2)( )
A.2 s B.1 s
C.eq \r(2) s D.(2-eq \r(2))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物体的重心是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
C.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9.下列图象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10.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 )
A.F1=eq \f(G,sin α)
B.F2=Gtan α
C.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但F1与F2的合力不变
D.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1减小,F2增大
11.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下列四个速度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是( )
12.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下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三、实验题(按题目要求解答)
13.(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W.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乙所示,正确的a-F图线应如图乙中的图线1所示,有同学作出的图线如图中的图线2所示,其实验过程中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有同学作出的图线如图中的图线3所示,其实验过程中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W.(选填项目序号)
A.实验中未平衡摩擦力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倾角过小)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得过高(或倾角过大)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E.实验中未满足塑料桶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总质量M的条件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歼15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的起飞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a=4.5 m/s2,舰载机速度要达到v0=60 m/s才能起飞,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289 m,为使舰载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一定速度航行以保证起飞安全,求航空母舰最小速度v是多少?(设舰载机起飞对航母的状态没有影响.舰载机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同学求解过程如下:
由运动学知识有veq \o\al(2,0)-v2=2aL,解得v=eq \r(veq \o\al(2,0)-2aL).代入数据后得到v=eq \r(602-2×4.5×289) m/s=eq \r(999) m/s=31.6 m/s.
经检查,计算无误.该同学所得结论是否有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若有,请予以改正或补充.
15.(10分)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甲.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乙.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50 kg,降落伞质量也为50 kg,不计运动员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f与速率v成正比,即f=kv(g取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距离为多大?
(2)求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3)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16.(16分)如图,将质量m=2 kg的圆环套在与水平面成θ=37°角的足够长直杆上,直杆固定不动,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杆上依次有三点A、B、C,xAB=8 m,xBC=0.6 m,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5,对环施加一个与杆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使环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杆向上运动,已知t=4 s时环到达B点.(g=10 m/s2,sin 37°=0.6,cos 37°=0.8)试求:
(1)F的大小;
(2)若到达B点时撤去力F,则环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导学号27630211] 解析:选C.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下落快,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则A、B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理论,牛顿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的经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则C正确、D错误.
2.[导学号27630212] 解析:选B.根据类比法不难分析出房价上涨对应速度增大,上涨出现减缓对应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减小,即加速度减小,所以B正确.
3.[导学号27630213] 解析:选B.因为汽车静止所受合力为零,故推力等于阻力.
4.[导学号27630214] 解析:选B.因为两根绳拉力的合力是一个定值,所以当两绳的夹角为零时,绳中所受拉力最小,即B正确.
5.[导学号27630215] 解析:选C.在0~2 s内,位移先增大再减小,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故A错误;在0~2 s内速度为正值,向正方向运动,在2~4 s内速度为负值,向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0~1 s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末速度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故C正确;在0~1 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末速度为零,2~3 s内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
6.[导学号27630216] 解析:选C.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变小的过程中,F越来越大,FN也越来越大,故选C.
7.[导学号27630217] 解析:选B.因为跳伞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落地时间为:t=eq \f(x,v)=2 s,掉落的扣子做初速度为5 m/s,加速度a=g=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x=v0t+eq \f(1,2)at2,代入x=10 m,a=10 m/s2,v0=5 m/s得t=1 s(另一负值舍去),故选B.
8.[导学号27630218] 解析:选A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具有物质性,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正确;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故B错误;书受到的弹力是桌面施加的,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9.[导学号27630219] 解析:选BCD.选项A的信息是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不符题意,选项A错误.选项B的信息表示v2与x是线性关系,由v2=veq \o\al(2,0)+2ax可知,选项B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选项C的信息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位移改变,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选项D的信息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由v=v0+at可知,选项D正确.
10.[导学号27630220] 解析:选BC.作出工人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可得F1=eq \f(G,cos α)
F2=Gtan α
当增加悬绳长度时,α减小
F1与F2均减小
F1与F2的合力始终等于重力,综上所述B、C正确.
11.[导学号27630221] 解析:选ACD.速度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而由F-t图象可知,在0~t1内,F增加,故a变大,在v-t图中的表现为斜率增加,而在t1~t2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只有B正确.
12.[导学号27630222] 解析:选ABD.设底边长为2l,底面与房顶的夹角为θ,则房顶坡面长x=eq \f(l,cos θ),
由于房顶光滑,所以加速度a=gsin θ
由x=eq \f(1,2)at2得eq \f(l,cos θ)=eq \f(1,2)gsin θ·t2
所以t=eq \r(\f(4l,gsin 2θ))
显然当θ=45°时,时间最小.
13.[导学号27630223] 解析:(1)A.实验时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小车与纸带相连,小车前面不挂小桶,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是正确的;
E.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故选BCE.
(2)由图象可知,a-F图象在a轴上有截距,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故选B.
和横轴有交点,说明平衡摩擦力不够,即倾角过小;图象的后一部分不是直线说明塑料桶的质量过大,不能满足m≪M的条件;故选AE.
答案:(1)BCE (2)B AE
14.[导学号27630224] 解析:该同学解法是错误的.(2分)
若航空母舰匀速运动,以海水为参考系,在t时间内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知识得
x1=vt(1分)
x2=vt+eq \f(at2,2)(1分)
x2-x1=L(1分)
v0=v+at(1分)
解得:v=9 m/s.(2分)
答案:见解析
15.[导学号27630225] 解析:(1)h0=eq \f(veq \o\al(2,0),2g)=20 m.(2分)
(2)kv=2mg,将v=5 m/s代入得k=200 N·s/m
对整体:kv0-2mg=2ma,(2分)
a=eq \f(kv0-2mg,2m)=30 m/s2,方向竖直向上.(2分)
(3)设每根绳拉力为T,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有:
8Tcos α-mg=ma,(2分)
T=eq \f(m(g+a),8cos 37°)=312.5 N(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悬绳能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12.5 N.(1分)
答案:(1)20 m (2)200 N·s/m 30 m/s2 方向竖直向上
(3)312.5 N
16.[导学号27630226] 解析:(1)环做匀加速运动,a1=eq \f(2xAB,t2)=1 m/s2,若Fsin 37°
Fcos 37°-μFN-mgsin 37°=ma1(1分)
代入数据得,F=20 N(1分)
若Fsin 37°>Gcos 37°,杆对环的弹力垂直杆向下,
F′N+mgcos 37°=Fsin 37°(1分)
Fcos 37°-μF′N-mgsin 37°=ma1(1分)
代入数据得,F=12 N,不符合要求.(1分)
(2)v=a1t=4 m/s(1分)
μmgcos θ+mgsin θ=ma2(1分)
a2=μgcos θ+gsin θ=10 m/s2(1分)
t停下=eq \f(0-v,-a2)=eq \f(0-4,-10) s=0.4 s(1分)
若物体向上经过C点,xBC=vt2-eq \f(1,2)a2teq \o\al(2,2),t2=0.2 s(1分)
若物体向下经过C点,mgsin θ-μmgcos θ=ma3(1分)
a3=gsin θ-μgcos θ=2 m/s2(1分)
x=eq \f(v,2)t停下-xBC(1分)
x=eq \f(1,2)a3teq \o\al(2,3),t3=eq \r(0.2) s=eq \f(\r(5),5) s(1分)
向下过C点时间t4=t3+t停下=eq \f(2+\r(5),5) s.(1分)
答案:(1)20 N (2)0.2 s或eq \f(2+\r(5),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