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福建省永定县第三中学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浮生若梦| 2023-03-06| 248次下载| 9页| 1.80MB| 5分
福建省永定县第三中学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九年级下历史半期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应该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就是( )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汉谟拉比法典》
4.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人称她的统治是( )
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对新疆的争夺;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甲午战败后,北洋大臣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8.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两者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D、台儿庄战役和七七事变
9.“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0.“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便会联想到当时年仅22岁的曲作者( )
A、冼星海B、聂耳C、徐悲鸿D、侯德榜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B、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D、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台儿庄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3.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局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14.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成纯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这位科学家是( )
A、詹天佑B、侯德榜C、严复D、魏源
15.天平是大家在做物理实验时常用的仪器,发现其原理的科学家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他是( )
A、爱迪生B、爱因斯坦C、阿基米德D、牛顿
16.古希腊伯利克里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在全体公民手中。”这里的“全体公民”是指( )
A、全体居民B、全体成年居民
C、全体男性居民D、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17.现代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个民族、各个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四项中,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罗马征服地中海D、马可·波罗来华
18.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 )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B、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
C、法国大革命和哥伦布发现美洲D、宪章运动和殖民侵略与掠夺
19.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天是( )
A、5月8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9日
20.第三次科技革命引领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来源:学科网]
A、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B、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技术的不断更新
二、改错题(每小题只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22.1926年北伐军在湖南湖北战场上,消灭了张作霖的主力。
23.20世纪初,打开了原子能时代大门的伟大科学家是牛顿。
24.十八世纪后半期,西班牙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25.第三交响曲《战争与和平》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三、辨析题(5分)
26.于华和陈芳在“科技的进步催生新职业”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职业,并把职业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于华:飞行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陈芳:火车司机——飞行员——网络管理员。
两人中谁的排列是错误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共22分)
27.(8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⑴以上三幅图片分别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有关系?(3分)
⑵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1分)
⑶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2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2分)
28.(14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⑴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分别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2分)
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见漫画。

⑵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四:

⑶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2分)
⑷综上所述,造成国家间分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五、综合探究题(共23分)
29.(8分)1914~2014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我们的头上。
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源于一个相同的因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⑵要确实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匀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⑶目前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有什么原因?(举两例,2分)
⑷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取胜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分)[来源:Z。xx。k.Com]
30.(15分)为激发同学们对新科技的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某班准备举行一次小型的三次科技革命成就展示。以下是该班同学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来源:学科网]
⑴请你按照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以上成就进行区分(写出序号即可)(6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
⑵德国历来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请找出以上属于德国人的一项发明创造。(写序号)(1分)
⑶展示中还需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家或科学家,你可以选择哪些人物,试举两例。(2分)
⑷从展示的科技成就中任选一例,谈谈它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⑸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举两例说明)(4分)
九年级下历史半期考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目12345678910答案[来源:Z§xx§k.Com]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改错题(每小题只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2.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3.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4.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5.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辨析题(5分)
26.错误:
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共22分)
27.(8分)
⑴(3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⑵(1分)
⑶(2分)
影响:(2分)
28.(14分)
⑴A、(2分)
B、严重后果:(2分)
⑵作用:(2分)
影响:(2分)
⑶特征:(2分)
⑷决定性因素:(2分)
认识:(2分)
五、综合探究题(共23分)
29.(8分)
⑴(2分)
⑵(2分)
⑶(举两例,2分)
⑷(2分)
30.(15分)
⑴(6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
⑵(1分)
⑶(2分)① ②
⑷积极影响(举一例)(2分)
⑸不利影响(举两例说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