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选修2人教版精品PPT课件#专题5 第3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pt

各不打扰| 2023-03-29| 252次下载| 32页| 487.383KB| 5分
选修2人教版精品PPT课件#专题5 第3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pt
专题

第三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命题热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1.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宪法,标志着它的发展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4.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1.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被写入宪法,标志着它的发展有了 的保障。
2.1993年召开的党的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根本大法
十四届三中全会
公有制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环节具体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坚持 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 、 、 的现代企业制度
统一开放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优化配置
间接手段
管理经济
宏观调控
环节具体内容
市场体系建立全国 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 与 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
政府职能转变政府 的职能,建立以 为主的完善的 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按劳分配
效率
公平
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 、
和 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市场主体
市场体系
宏观调控体系
环节具体内容
分配制度建立以 为主体, 优先、兼顾
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 的道路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 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是(  )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②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③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理解,①②③④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内容,符合题意。
答案:A
[识记·探究层级]
1.地位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
2.市场主体的类型
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即 、 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 。
基础性工程
企业
家庭
企业
3.微观基础的形成
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基本形成。
现代企业
[理解·应用层级]
多角度认识现代企业制度
条件主体特征主要形式内容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应市场要
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包括(  )
①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 ②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 ③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④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区别。①②③属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④属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B
[识记·探究层级]
1.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一般商品市场继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 市场发展加快;随着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的机制逐步形成, 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大增强。
市场体系
生产要素
市场形成价格
市场
[理解·应用层级]
全面理解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客观上要求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其相适应。因为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场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只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面向市场,从市场中获得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并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逐步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
A.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B.交易和培训的场所
C.交易和消费的场所 D.分配的消费的场所
解析:劳动力资源消费的场所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C、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的“培训”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识记·探究层级]
1.必要性
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 。
2.体系构成
宏观调控体系包括调控目标、 、 、方式等。
前提
任务
手段
3.体系形成
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 的转变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形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1)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我国的
不断提高。
(2)在新世纪之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
起来。
政府职能
市场化程度

步建立
[理解·应用层级]
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初步建立起来的
(1)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了宪法,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具体规定,该框架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三个重要环节。
(3)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围绕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这三大环节,加快改革,逐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开始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经过数年的努力,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误区: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放开价格,就得提 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
警示:(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价格从管制到放开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
(2)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不能任意上涨或下跌,放开价格不等于提高物价,任意提高物价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3)市场本身有缺陷,政府还必须对市场价格进行宏观调控。
—————————————————————————
—————————————————————————
4.“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是人们对国
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的认识,它形象地说明(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客观要求
④在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是政治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A.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②④
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故①错误;④的表述错误,所以选A。
答案:A
[考查点一 市场主体]
[例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  )
A.国家        B.管理者
C.企业 D.生产者
[解析]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
[答案] C
[考查点二 国家的宏观调控]
[例2] (2010·北京高考)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常识》中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回答本题时,首先应将题目中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联系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这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2)政府通过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