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2017年春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doc

无声飞雪| 2023-03-28| 178次下载| 11页| 1.97MB| 5分
2017年春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学业质量标准检测5.doc
第五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3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DL82.TIF" \* MERGEFORMAT
1.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B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3.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B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第2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第3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读图,完成4~5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Y59.TIF" \* MERGEFORMAT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图中降水最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解析】 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在图示区域中降水最为丰富,该地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
5.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B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解析】 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
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 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此完成6~7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Y60.TIF" \* MERGEFORMAT
6.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D )
A.地质地形 B.河流分布
C.人口数量增加 D.国民经济发展
【解析】 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7.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B )
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解析】 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2016·安徽阜阳模拟)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回答8~9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F135.TIF" \* MERGEFORMAT
8.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D )
A.火电 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 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解析】 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
9.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C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利用,外运减少
【解析】 越南煤与晋煤综合比较,品质不占优势,但越南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近,运费相对低廉。
读“中缅油气管线示意图”,回答10~11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CY133.TIF" \* MERGEFORMAT
10.中缅油气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A )
A.地形、地质构造复杂 B.资金短缺
C.技术力量不足 D.多年冻土的存在
【解析】 中缅油气管线穿过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工程难度大。
11.中缅油气管线的修建( B )
A.是为了开发缅甸的石油资源B.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安全
C.是为了促进沿线少数民族脱贫D.主要用于中国天然气出口
【解析】 中缅油气管线缓解了中国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石油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DL83.TIF" \* MERGEFORMAT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C )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2题,西南油气进口通道经过地形崎岖的云贵地区,施工难度大,西北油气进口通道沿线地处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②④叙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第13题,石油为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我国原油进口出现“四面八方”的格局,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增强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故正确答案为C。
(2016·铜仁高二检测)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一是部分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原有的产业链条被打断;二是智能时代某些可用机器的高端制造业重新回流至美国。据此材料完成14~15题。
14.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B )
A.市场 运输成本B.劳动力成本 技术
C.原料成本 劳动力成本D.技术 运输成本
【解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低端制造业难以生存,只能寻找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主要因素为劳动力成本,A、C、D即可排除,高端制造业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B正确。
15.近年来,美国政府重提“美国制造”战略,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是( C )
A.电子工业 B.汽车工业
C.服装工业 D.医药工业
【解析】 美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也高,回流到美国的产业主要是技术要求较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服装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难回流到美国。
(2015·山东潍坊高二检测)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完成第16~18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B48.tif" \* MERGEFORMAT
16.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C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基础设施完善
【解析】 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项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选项A、B、D错误。
17.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B )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解析】 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选项B正确。
18.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D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解析】 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选项D正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迁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并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2017·延边质检)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19~20题。
城市生产成本/元其他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市场平均价格/元甲1.2611330乙1.2620630
19.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C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20.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B )
A.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解析】第19题,与乙城市对比,甲城市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故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从乙市向甲市转移。第20题,甲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引进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乙城市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降低,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
21.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C )
A.促进了移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B.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C.改善了产业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环境质量
D.产业移入国家或地区扩大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机会
【解析】 可以改善产业转出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但对产业转入国家或地区则加剧环境污染。
如下图为“四国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S115.TIF" \* MERGEFORMAT
22.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由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比重很大,属于落后的农业国;乙、丙两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说明这两国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丁国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发达国家,是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
23.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D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解析】 根据国际上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丁国向甲国转移。
(2015·东营质检)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24~25题。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C7.TIF" \* MERGEFORMAT
24.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B )
A.科技力量雄厚
B.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解析】 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人口数量较少,市场需求没有优势;而从图示分析,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25.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C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为了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转入产业正常运转;而承接大量的重化工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7·吉林长春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一年来,工程运行稳定,“南水”惠及北京上千万市民。2016年,借助此项工程及北京系列配套工程,约11亿方“南水”源源不断被送往北京,这个横跨上千千米,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DL84.TIF" \* MERGEFORMAT
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材料二 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第(2)题,技术难度大需要从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角度回答。第(3)题,缓解水资源短缺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回答。
27.新华网 2016年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41.7亿立方米,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达到1645.6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全年天然气用量的三分之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全长1833公里,年设计输气量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境内与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可保证长三角、珠三角等沿线4亿人口的生活燃料供应,最远可至香港。读图,回答问题。(13分)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CY136.TIF" \* MERGEFORMAT
(1)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至少答三点)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提高能源利用率 和__________ 大力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 。
(4)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
【答案】 (1)地理位置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中国能源供不应求,市场广大。
(2)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缓解东部大气污染。
【解析】 第(1)题,天然气管道建设既要考虑线路的长短,又要考虑输出地的能源状况及需求地的市场条件。第(2)题,天然气的输入,能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状况,部分替代煤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从开源角度看,天然气的输入,能大大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第(3)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有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及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第(4)题,读图可知,中亚—中国(霍尔果斯)段处亚欧大陆内部,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灌溉引起的盐渍化问题突出。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CY137.TIF" \* MERGEFORMAT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 (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第(2)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第(3)题,对迁入区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对迁出区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29.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读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INCLUDEPICTURE "E:\\小样\\人教地理必修3教师书\\DL85.TIF" \* MERGEFORMAT
(1)图示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2)欧美地区为什么率先进行产业转移?
(3)近年来,我国环渤海地区在中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下,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很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发达国家土地、劳动力、内部交易等成本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的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故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
(3)接受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的产业应以资源节约型为主;应该加快承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步伐。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表明,接受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第(2)题,主要从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压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有选择地承接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