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必修4人教版全套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4: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doc
抹茶味儿的菇凉|
2023-03-02|
295次下载|
6页|
764.58KB|
5分
政治必修4人教版全套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4: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doc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11·镇江模拟)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
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1·银川一摸)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小省区要办大文化”,努力建设“文明宁夏”的奋斗目标。据此回答2~3题。
2. 以劳务输出为题材的大型花儿歌舞《走出黄土地》、“两免一补”为题材的新花儿剧《情暖农家》真正反映了30年来宁夏社会的变革。这说明( )
A. 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意识与物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 宁夏通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业成为宁夏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这体现了( )
A.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2011·潍坊质检)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
A. 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 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 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 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5.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6. (2011·盐城模拟)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如右图)的主体,既是汉字“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这一设计体现了( )
A.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201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 (原创)本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修改情况的报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表明(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8. (原创)本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将“五个坚持”作为确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这说明( )
A.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推动力量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发挥意识的作用是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
D. 物质与意识相互制约
9. (2011·大连质检)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 )
A.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1.(原创)“登椅高挂安全旗,摇摇晃晃冷汗滴,心中本
无防患意,开会也是作形式。”漫画《安全第一》启示
我们( )
A. 只要注重安全意识就能搞好安全工作
B. 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C. 坚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D. 意识是推动世界发展的积极力量
12.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下列关于中国画创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是画家本人的修养
②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也是画家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 ③意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④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阵,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 )
A.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 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 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意识
B. 人的意识是不可相信的
C.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5. (2011·镇江模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
A. 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联系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B.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C. 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社会历史性
D. 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2011·上海模拟改编)作为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以“东方之冠”命名的中国国家馆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理念,通过“生命之光”、“自然之美”、“生活之乐”和“文明之脉”,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深厚文化积淀,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果,从而体现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智慧。由此,中国国家馆将成为中华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上的集中展现,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除了中国国家馆外,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12分)
17. 某班在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方法论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内涵,特意创设了一定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观点碰撞】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1)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5分)
【感知现实案例】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在经济发展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3分)
第五课
4.A 【解析】艺术创作属于意识活动,既然属于意识活动,那么就是由物质决定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B、C、D错误。材料通过展示艺术创作体现了艺术的主动创造性,故答案为A。
5.D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意识内涵的理解。①强调意识的产生过程,脱离题干。④强调人类意识在认识世界中呈现的特点,此题也无体现。“低碳经济” 等概念是对新环境问题的反映,可见意识从内容上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②正确。伴随能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从而产生了新的概念,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故③正确。
6. D 【解析】标志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故凸显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答案为D。
7.A 【解析】制定“十二五”规划,体现了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步骤,可见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故答案为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B。规律具有客观性,排除C。此题没有涉及客观世界的运动与变化,也没有凸显现实条件的稳定性,故排除D。
8.B 【解析】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排除A。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和基础,排除C。物质制约意识,意识不能制约物质,排除D。
9.D 【解析】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儿的人不穿鞋”只看到了现象;“这儿的人没鞋穿”是看到了本质的问题,显然二者不是观察事物侧重点不同的问题,故①排除;二者都如实反映了客观对象,但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现象上,③不符题意,故选②④。
10.D 【解析】此题考查了意识的作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给客观事物以拟人化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创造性的表达,故答案为D。此题强调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故A脱离题干。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主要体现不同的意识,对人精神力量的调节,从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状态,故B没有体现。此题强调认识世界,没有凸显改造世界,排除C。
11.C 【解析】漫画反映了安全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意识上重视起来,所以强调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但是意识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故答案为C。A强调意识决定物质,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规律,排除B。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D。
12.C 【解析】作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主要是指创意,而创意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知,而不是单纯的画家修养,故②正确,排除①。③强调了主观意识可以脱离客观物质世界,故错误。④强调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故正确。
13.D 【解析】同样的原理,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其关键原因在于运用者是否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统一,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韩信背水而战胜利,是因为将意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而马谡脱离客观实际,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故答案为D。
14.D 【解析】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故排除。B否认了意识的积极作用。此题通过施肥方式的变化,可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故答案为D。
15.D 【解析】“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它们都是坚持了静止地看问题,而没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A、B、C观点不符合题意。
16.【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将思路定格在:辩证唯物论。我们不难看出应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那么我们先找出材料里面隐含的物质因素和意识因素。通过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任务是展现中华文化,可见最关键的物质因素就是中华文化。那么意识因素不难探究了,就是要让我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广中华文化。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世博会、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历史。(4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4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2分)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2分)
17.【解析】设问一:此题为辨析题,是借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一句激励性语言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辨析题一定要注意从合理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作答,此题宜先将“想”上升到哲学语言“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成功的必要性,肯定其合理性;然后指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最后得出结论,避免陷入误区。设问二: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与要求,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贯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江西经济的发展,充分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真正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措施的实施,充分凸显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和特点。
【答案】(1)①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5分)②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5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5分)
(2)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4分)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5分)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4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11·镇江模拟)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
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1·银川一摸)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小省区要办大文化”,努力建设“文明宁夏”的奋斗目标。据此回答2~3题。
2. 以劳务输出为题材的大型花儿歌舞《走出黄土地》、“两免一补”为题材的新花儿剧《情暖农家》真正反映了30年来宁夏社会的变革。这说明( )
A. 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意识与物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 宁夏通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业成为宁夏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这体现了( )
A.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2011·潍坊质检)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
A. 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 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 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 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5.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6. (2011·盐城模拟)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如右图)的主体,既是汉字“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这一设计体现了( )
A.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201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 (原创)本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修改情况的报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表明(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8. (原创)本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将“五个坚持”作为确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这说明( )
A.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推动力量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发挥意识的作用是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
D. 物质与意识相互制约
9. (2011·大连质检)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 )
A.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1.(原创)“登椅高挂安全旗,摇摇晃晃冷汗滴,心中本
无防患意,开会也是作形式。”漫画《安全第一》启示
我们( )
A. 只要注重安全意识就能搞好安全工作
B. 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C. 坚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D. 意识是推动世界发展的积极力量
12.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下列关于中国画创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是画家本人的修养
②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也是画家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 ③意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④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阵,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 )
A.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 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 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意识
B. 人的意识是不可相信的
C.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5. (2011·镇江模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
A. 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联系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B.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C. 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社会历史性
D. 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2011·上海模拟改编)作为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以“东方之冠”命名的中国国家馆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理念,通过“生命之光”、“自然之美”、“生活之乐”和“文明之脉”,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深厚文化积淀,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果,从而体现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智慧。由此,中国国家馆将成为中华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上的集中展现,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除了中国国家馆外,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12分)
17. 某班在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方法论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内涵,特意创设了一定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观点碰撞】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1)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5分)
【感知现实案例】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在经济发展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3分)
第五课
4.A 【解析】艺术创作属于意识活动,既然属于意识活动,那么就是由物质决定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B、C、D错误。材料通过展示艺术创作体现了艺术的主动创造性,故答案为A。
5.D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意识内涵的理解。①强调意识的产生过程,脱离题干。④强调人类意识在认识世界中呈现的特点,此题也无体现。“低碳经济” 等概念是对新环境问题的反映,可见意识从内容上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②正确。伴随能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从而产生了新的概念,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故③正确。
6. D 【解析】标志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故凸显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答案为D。
7.A 【解析】制定“十二五”规划,体现了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步骤,可见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故答案为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B。规律具有客观性,排除C。此题没有涉及客观世界的运动与变化,也没有凸显现实条件的稳定性,故排除D。
8.B 【解析】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排除A。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和基础,排除C。物质制约意识,意识不能制约物质,排除D。
9.D 【解析】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儿的人不穿鞋”只看到了现象;“这儿的人没鞋穿”是看到了本质的问题,显然二者不是观察事物侧重点不同的问题,故①排除;二者都如实反映了客观对象,但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现象上,③不符题意,故选②④。
10.D 【解析】此题考查了意识的作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给客观事物以拟人化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创造性的表达,故答案为D。此题强调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故A脱离题干。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主要体现不同的意识,对人精神力量的调节,从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状态,故B没有体现。此题强调认识世界,没有凸显改造世界,排除C。
11.C 【解析】漫画反映了安全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意识上重视起来,所以强调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但是意识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故答案为C。A强调意识决定物质,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规律,排除B。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D。
12.C 【解析】作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主要是指创意,而创意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知,而不是单纯的画家修养,故②正确,排除①。③强调了主观意识可以脱离客观物质世界,故错误。④强调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故正确。
13.D 【解析】同样的原理,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其关键原因在于运用者是否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统一,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韩信背水而战胜利,是因为将意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而马谡脱离客观实际,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故答案为D。
14.D 【解析】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故排除。B否认了意识的积极作用。此题通过施肥方式的变化,可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故答案为D。
15.D 【解析】“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它们都是坚持了静止地看问题,而没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A、B、C观点不符合题意。
16.【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将思路定格在:辩证唯物论。我们不难看出应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那么我们先找出材料里面隐含的物质因素和意识因素。通过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任务是展现中华文化,可见最关键的物质因素就是中华文化。那么意识因素不难探究了,就是要让我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广中华文化。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世博会、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历史。(4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4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2分)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2分)
17.【解析】设问一:此题为辨析题,是借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一句激励性语言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辨析题一定要注意从合理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作答,此题宜先将“想”上升到哲学语言“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成功的必要性,肯定其合理性;然后指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最后得出结论,避免陷入误区。设问二: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与要求,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贯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江西经济的发展,充分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真正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措施的实施,充分凸显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和特点。
【答案】(1)①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5分)②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5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5分)
(2)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4分)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5分)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