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Word版含解析.doc
呆到深处自然萌|
2023-03-14|
283次下载|
5页|
32.426KB|
5分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INCLUDEPICTURE"课堂演练.TIF"
1.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A、C、D三项是一些具体原因,都源于政府的腐败。
答案:B
2.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上午9:10-11:30(203会议室)北洋海军的悲歌下午2:30-3:30(201会议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午3:40-5:30(205会议室)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由“北洋海军”“瓜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可知表格信息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其影响,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不符,A项排除;B、C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D
3.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
解析:材料中“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表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中“最早应出现”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题中“最早应出现”不符,故C、D项错误。
答案:B
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特点是( )
①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于东南沿海
②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③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
④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体系不健全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地区分布、发展规模、内外环境及工业结构四个方面全面概括了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答案:D
5.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解析:解答本题时紧扣“内在原因”,通过排除法分析,A、B两项是外因,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建于1905年,在当时还未出现。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前商办534 704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 20877.6甲午战后商办6312 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 34530——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
材料二 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他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1)材料一中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一是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二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二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一》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
(2)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3)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1)问应联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回答;第(2)问点出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商人处于不平等地位;第(3)问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回答。
答案:(1)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在华获取关税特权。
(2)在内贸和外贸中,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3)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双重打击,在夹缝中求生,难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INCLUDEPICTURE"课堂演练.TIF"
1.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A、C、D三项是一些具体原因,都源于政府的腐败。
答案:B
2.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上午9:10-11:30(203会议室)北洋海军的悲歌下午2:30-3:30(201会议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午3:40-5:30(205会议室)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由“北洋海军”“瓜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可知表格信息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其影响,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不符,A项排除;B、C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D
3.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
解析:材料中“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表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中“最早应出现”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题中“最早应出现”不符,故C、D项错误。
答案:B
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特点是( )
①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于东南沿海
②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③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
④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体系不健全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地区分布、发展规模、内外环境及工业结构四个方面全面概括了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答案:D
5.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解析:解答本题时紧扣“内在原因”,通过排除法分析,A、B两项是外因,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建于1905年,在当时还未出现。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前商办534 704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 20877.6甲午战后商办6312 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 34530——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
材料二 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他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1)材料一中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一是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二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二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一》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
(2)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3)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1)问应联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回答;第(2)问点出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商人处于不平等地位;第(3)问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回答。
答案:(1)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在华获取关税特权。
(2)在内贸和外贸中,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3)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双重打击,在夹缝中求生,难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