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课时作业8.doc
呆到深处自然萌|
2023-03-10|
64次下载|
6页|
1.01MB|
5分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课时作业8.doc
课时作业8 中国的水文灾害
1.读图,如果形成暴雨天气,在A处最容易出现( )
INCLUDEPICTURE"DLXX77.TIF"
A.泥沙淤积 B.泥石流
C.洪灾 D.滑坡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地势低平,如果形成暴雨天气,则会出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形成洪灾。
【答案】 C
2.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DLXX78.TIF"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8月份易产生雨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雨涝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雨涝。同时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灾情较重。这里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甲主要在8月份出现雨涝,而乙位于江淮地区,一般6月份产生雨涝。
【答案】 C
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INCLUDEPICTURE"成真115.TIF"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因为降水较少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4.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 B.5—11月
C.7—8月 D.6—8月
3~4.【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暴雨可以致使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地区三种洪水均可发生。平原地区洪水多于山区。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答案】 3.A 4.A
下图为我国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2010年、2011年和多年平均的水、沙特征值对比。读图回答5~6题。
INCLUDEPICTURE"成真116.TIF"
5.甲、乙、丙三个水文站按从上游向下游排列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6.与乙、丙两站相比,甲水文站2010年、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2010年、2011年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
C.三峡水库的建设
D.挖沙船作业
5~6.【解析】 第5题,越往长江下游地区,含沙量越大,径流量越大,故三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第6题,甲水文站2010、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说明该水文站上游在2010年前可能建设了水利工程。
【答案】 5.B 6.C
7.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INCLUDEPICTURE"DLXX80.TIF"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 ②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 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影响。
【答案】 D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8~9题。
INCLUDEPICTURE"DLXX82.TIF"
8.从图中看出,长江流域1954年和1983年两次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9.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8~9.【解析】 第8题,1954年和1983年洪水都是集中性暴雨所致,1983年更为严重与人为原因有关。第9题,长江流域是我国水文灾害多发区,也是人口、经济、城镇密集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有关,而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城市化的发展等也诱发和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答案】 8.A 9.A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完成10~11题。
INCLUDEPICTURE"成真52.TIF"
10.甲、乙两湖泊均位于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有关两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暴雨洪水
B.都有融雪洪水,形成春汛
C.同样的洪灾中,乙地经济损失比甲地小
D.乙地除暴雨洪水外,还有风暴潮洪水
【答案】 D
11.当甲、乙两地发生洪涝灾害时,受影响最大的铁路干线有( )
A.京广线、陇海线、京九线
B.湘黔线、沪杭线、京沪线
C.京沪线、南昆线、宝成线
D.焦柳线、浙赣线、贵昆线
【答案】 B
12.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解析】 热带风暴潮是由于台风作用引起的,所以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
【答案】 A
13.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成真53.TIF"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图示区河流发源于山脉北麓,流程短,中途消失了,没有流入海洋,应是内流河。结合图中纬度判断,该地发生季节性洪水,可能是位于内陆地区,河流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融水量大,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雪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发生洪水灾害,洪水冲刷土壤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答案】 (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降雨量历史罕见。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达116亿元。中央气象台从20日下午就开始发布暴雨蓝色预警,21日中午升级为黄色预警,其中北京市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2012年07月21日10时至22日06时)
INCLUDEPICTURE"五69.tif"
材料二:中国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示意图。
INCLUDEPICTURE"五70.tif"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原因。
(2)分析此次暴雨对北京市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
(3)分析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知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的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水灾多发的原因自然方面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分析,人为因素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经济的分布分析。第(2)题,对北京市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从气候特点、地形、城市建设等方面分析。第(3)题,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从城市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暴雨;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建设盲目发展。
(2)降水强度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欠完善等。
(3)①加强绿地、城市湿地建设能够适当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②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预警工作。③加强城市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课时作业8 中国的水文灾害
1.读图,如果形成暴雨天气,在A处最容易出现( )
INCLUDEPICTURE"DLXX77.TIF"
A.泥沙淤积 B.泥石流
C.洪灾 D.滑坡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地势低平,如果形成暴雨天气,则会出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形成洪灾。
【答案】 C
2.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DLXX78.TIF"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8月份易产生雨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雨涝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雨涝。同时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灾情较重。这里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甲主要在8月份出现雨涝,而乙位于江淮地区,一般6月份产生雨涝。
【答案】 C
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INCLUDEPICTURE"成真115.TIF"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因为降水较少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4.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 B.5—11月
C.7—8月 D.6—8月
3~4.【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暴雨可以致使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地区三种洪水均可发生。平原地区洪水多于山区。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答案】 3.A 4.A
下图为我国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2010年、2011年和多年平均的水、沙特征值对比。读图回答5~6题。
INCLUDEPICTURE"成真116.TIF"
5.甲、乙、丙三个水文站按从上游向下游排列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甲乙
6.与乙、丙两站相比,甲水文站2010年、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2010年、2011年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
C.三峡水库的建设
D.挖沙船作业
5~6.【解析】 第5题,越往长江下游地区,含沙量越大,径流量越大,故三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第6题,甲水文站2010、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说明该水文站上游在2010年前可能建设了水利工程。
【答案】 5.B 6.C
7.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INCLUDEPICTURE"DLXX80.TIF"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 ②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 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影响。
【答案】 D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8~9题。
INCLUDEPICTURE"DLXX82.TIF"
8.从图中看出,长江流域1954年和1983年两次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9.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8~9.【解析】 第8题,1954年和1983年洪水都是集中性暴雨所致,1983年更为严重与人为原因有关。第9题,长江流域是我国水文灾害多发区,也是人口、经济、城镇密集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有关,而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城市化的发展等也诱发和加剧了洪灾的发生。
【答案】 8.A 9.A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完成10~11题。
INCLUDEPICTURE"成真52.TIF"
10.甲、乙两湖泊均位于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有关两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暴雨洪水
B.都有融雪洪水,形成春汛
C.同样的洪灾中,乙地经济损失比甲地小
D.乙地除暴雨洪水外,还有风暴潮洪水
【答案】 D
11.当甲、乙两地发生洪涝灾害时,受影响最大的铁路干线有( )
A.京广线、陇海线、京九线
B.湘黔线、沪杭线、京沪线
C.京沪线、南昆线、宝成线
D.焦柳线、浙赣线、贵昆线
【答案】 B
12.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解析】 热带风暴潮是由于台风作用引起的,所以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
【答案】 A
13.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成真53.TIF"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图示区河流发源于山脉北麓,流程短,中途消失了,没有流入海洋,应是内流河。结合图中纬度判断,该地发生季节性洪水,可能是位于内陆地区,河流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融水量大,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雪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发生洪水灾害,洪水冲刷土壤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答案】 (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降雨量历史罕见。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达116亿元。中央气象台从20日下午就开始发布暴雨蓝色预警,21日中午升级为黄色预警,其中北京市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2012年07月21日10时至22日06时)
INCLUDEPICTURE"五69.tif"
材料二:中国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示意图。
INCLUDEPICTURE"五70.tif"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原因。
(2)分析此次暴雨对北京市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
(3)分析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知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的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水灾多发的原因自然方面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分析,人为因素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经济的分布分析。第(2)题,对北京市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从气候特点、地形、城市建设等方面分析。第(3)题,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从城市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暴雨;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建设盲目发展。
(2)降水强度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欠完善等。
(3)①加强绿地、城市湿地建设能够适当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②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预警工作。③加强城市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