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7单元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doc

清歌缈缦| 2023-03-28| 257次下载| 6页| 1.03MB| 5分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7单元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doc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发展历程
(1)确立
①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________开始形成。
②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化
①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__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②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赏赐给贵族宠臣。
③农奴制扩展到________、______等地。
(3)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1)地主占有______________,公开出售______,甚至用农奴作贷款抵押。
(2)农奴是地主的____________,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能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很重的______。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
(1)俄国的____________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2)俄国处于______________阶段。
(3)工业生产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______等国。
(4)______________与英法等国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提供必要的____________。
3.后果:废除_____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原因:19世纪初,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____________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________。
(3)时间:1825年。
(4)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2)焦点:____________和未来发展。
四、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______及转移____________。
2.经过
(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______和______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派兵进入________________参战。
(3)英法与俄国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展开激战,1855年秋俄军战败。
(4)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
3.影响
(1)俄国的____________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______和______,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3)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______。
(4)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俄国的农奴制
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知识点二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3.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俄国英国德国生铁(19世纪中叶)26万吨385万吨……铁路总长(1861年)1 500俄里15 000俄里10 000俄里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4.俄国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  )
A.农奴主与农奴的矛盾
B.农奴主与商人、贵族的矛盾
C.农奴与资本家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知识点三 新思潮的涌动
5.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A.农民的骚动 B.新思潮的涌动
C.“十二月党人起义” D.克里米亚战争
6.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在政治上主张(  )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95.TIF" \* MERGEFORMAT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
B.自上而下地进行平缓的变革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实行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四 克里米亚战争
7.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
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
8.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主要是指(  )
①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③农民起义高涨 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号12345678答案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综合提升.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兰人维组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炼铁场,是俄国最早的手工工场。随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兴建了铸铜、玻璃、造纸、制革等手工工场。
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务,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缓慢。
材料四 18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7~18世纪的社会性质。
(2)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手工工场大有增加”的原因。
(4)当时俄国的手工工场与西欧的手工工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5)据材料二分析,17世纪俄国社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10.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96.TIF" \* MERGEFORMAT
图一 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图二 赫尔岑 图三 亚历山大二世
请回答:
(1)俄国在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结果怎样?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根源何在?
(2)图二中人物对俄国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怎样的变革主张?
(3)结合三幅图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知识清单
一、1.(1)①农奴制 
(2)①彼得一世 私营企业主 ②一百多万自由农民 土地 ③乌克兰 波兰
2.(1)土地和农奴 农奴 (2)私有财产 赋税
二、1.(1)棉纺织业 (2)工场手工业 (3)英法 (4)交通运输业
2.自由劳动力 工业投资 国内市场 3.农奴制
三、1.(1)封建专制 (2)农奴制 2.(2)国家现状
四、1.土地 国内矛盾 2.(1)英国 法国 (2)克里米亚半岛
3.(1)国际地位 (2)物力 财力 (3)士气
对点训练
1.A [本题题干中强调的是强化农奴制的措施。④明显与题干不符,②的实质是强化了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的地位并未改变。]
2.B [由题干中“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可知,俄国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选B。]
3.A [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19世纪中叶和1861年”,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D [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实质上反映了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5.B [19世纪中叶,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本题容易误选D项,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6.A [仔细观察图画,判断出该历史人物是赫尔岑,他是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7.B
8.A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使得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为筹集军费,政府加重对农民的盘剥,导致农民起义高涨。因此①②③都正确。④是克里米亚战争前俄国的状况,不是其影响。]
综合提升
9.(1)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2)商人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务,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这说明商人和贵族一样,是俄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3)因为彼得一世鼓励改革,兴办企业。
(4)俄国手工工场的劳动者大多是农奴,西欧手工工场使用的是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5)手工工场的出现。
10.(1)俄国战败。原因是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根源是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2)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3)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俄国进步贵族青年和知识分子要求变革呼声的推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刺激;亚历山大二世的推动和个人才能。
解析 本题信息全部来源于教材,第(1)、(2)问难度较小。第(3)问暗示三则材料的运用。整合一下就较容易归纳出改革的主客观原因。本题要学会运用两个基本理论:“腐朽的封建主义很难最终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及“时势造英雄”。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答案提示 因为俄国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必然会被历史淘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
答案提示 (1)面临问题: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民主主义革命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2)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二、学习延伸
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判别。
提示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予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