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单元#回顾·拓展二.ppt

各不打扰| 2022-11-25| 120次下载| 20页| 1.38MB| 5分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单元#回顾·拓展二.ppt


·



教学目标
能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诗歌。
能够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
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大致了解诗歌的基调与意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2.“元日”是什么意思?
元:第一、起始。
王安石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20岁以前,随父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了解到民生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公元1070年被任命宰相。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政,后受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废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元日》这首诗就是他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寄托着他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译文:
在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除:去掉。
读好这一行:
让人感受到过年时那种热闹欢乐的气氛。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春风把暖气吹入屠苏酒。翻译得更美一点: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人们的心情是多么得高兴啊!
入:吹入。
屠苏: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正月初一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这样可以避瘟疫。
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
译文: 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曈”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所以是“日”旁。
读出:无限光明美好的前途。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桃换旧符:现指春联
这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也寓含着除旧布新的意思。
这句与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思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既是写景诗,也是抒情诗。
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放爆竹、春风吹、喝屠苏酒、曈曈日、换桃符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过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齐读本诗
请同学们想象过年的画面,带者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氛,读出作者的乐观自信的情感。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时间
地点
描写的事物
了解作者
生于834至839年,卒于902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 公元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第。登第次年东游,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并称“皮陆”并属皮陆派。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黄巢军下江浙,皮为黄巢所的。黄巢入长安称帝,皮任翰林学士。皮日休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或说后至浙江依钱□,或说流寓宿州以终。
“玉颗珊珊下月轮”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面边撒落下来。
“殿前拾得露华新”
译文:
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至今不会天中事”
译文: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
这首诗描写桂花,写出了一副“夜赏月桂图”。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自在,毫无忧愁。
全诗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一件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同时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