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6单元 第2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同步练习).doc
清歌缈缦|
2023-04-01|
109次下载|
3页|
97.8KB|
5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6单元 第2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同步练习).doc
6.2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祖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詹天佑在美国专门学了四年的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被差遣到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因是( )
A.詹天佑在美国没有获得学位
B.清政府的腐败
C.清政府正在备战中法战争
D.詹天佑参加的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爆发的导火线
3.关东铁路工程的难点是滦河大桥,滦河大桥的桥墩采用的建造法是( )
A.打桩法 B.气压沉箱法
C.直井施工法 D.混凝土沉箱法
4.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局面有( )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 ③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且不断进行舆论攻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通过从詹天佑接任京张铁路总办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的精神,不包括
A.维护国家权益 B.敢于挑战困难
C.痛恨清朝政府 D.具有创新意识
6.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王安石,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 )
A.取得社会的支持
B.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
C.认识自己的长处
D.避开自己的短处
7.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留学运动开始于(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俄国十月革命后
8.1876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工业革命成果未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腐朽落后 ③人们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 ④中国一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以达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目的。
材料二 幼童们非常容易“美国化”,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还特别好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清政府对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不以1881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清政府让幼童出洋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说明清政府的目的达到没有?试结合材料说明。
(3)如何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
(4)文中的詹天佑回国后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怎样的贡献?
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B:4.C:5.C:6.B:。7.B: 8.D
二、非选择题
9.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巩固清朝统治。学习西方技术,搞洋务运动。
(2)没有;留美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把辫子剪掉,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不大遵守封建礼节。(3)由于中学和西学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幼童出洋留学的失败,但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4)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由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出资的第一条铁路,其成功对中国以后铁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2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祖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詹天佑在美国专门学了四年的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被差遣到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因是( )
A.詹天佑在美国没有获得学位
B.清政府的腐败
C.清政府正在备战中法战争
D.詹天佑参加的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爆发的导火线
3.关东铁路工程的难点是滦河大桥,滦河大桥的桥墩采用的建造法是( )
A.打桩法 B.气压沉箱法
C.直井施工法 D.混凝土沉箱法
4.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局面有( )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 ③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且不断进行舆论攻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通过从詹天佑接任京张铁路总办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的精神,不包括
A.维护国家权益 B.敢于挑战困难
C.痛恨清朝政府 D.具有创新意识
6.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王安石,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 )
A.取得社会的支持
B.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
C.认识自己的长处
D.避开自己的短处
7.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留学运动开始于(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俄国十月革命后
8.1876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工业革命成果未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腐朽落后 ③人们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 ④中国一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以达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目的。
材料二 幼童们非常容易“美国化”,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还特别好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清政府对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不以1881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清政府让幼童出洋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说明清政府的目的达到没有?试结合材料说明。
(3)如何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
(4)文中的詹天佑回国后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怎样的贡献?
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B:4.C:5.C:6.B:。7.B: 8.D
二、非选择题
9.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巩固清朝统治。学习西方技术,搞洋务运动。
(2)没有;留美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把辫子剪掉,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不大遵守封建礼节。(3)由于中学和西学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幼童出洋留学的失败,但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4)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由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出资的第一条铁路,其成功对中国以后铁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